位置: 首页 > > 评论 > 媒体观点 >
今日观点09.04:苏州“秋裤楼”
导语:苏州“秋裤楼” 方大国停职 南科大成立 自主性坠亡 自带课桌上学

苏州“秋裤楼”

背景:苏州市正在建设的地标建筑东方之门因其外形成为网络焦点。网友调侃东方之门的造型就像秋裤,还有网友表示东方之门更像一条低腰牛仔裤,有了东方之门这条牛仔裤,北京央视的大裤衩就不再寂寞了。

城市的管理者和投资方应当就此反思,规模宏大的地标性建筑不是一幅摆在自家客厅或画廊的油画,只要有专业评价和个人喜好就可以了,它是一个公共问题,必须经得住公众挑剔的审美眼光。

                                                                                                          ——《新京报》

不能用“裁缝”的眼光看城市建筑。城市建筑的魅力,是历史铸造出来的,是时间检验出来的,而不需要现代人急功近利地去评判。要知道,抱着浮躁的心态,是读不懂建筑艺术的。

                                                                                                          ——《南方都市报》

东方之门的设计,不能简单定义为“美或丑”。但从审美角度而言,它应该纳入更多“草根眼光”,向民众多征求些意见,褪去冒进的躁动。只有多些民意参与,才能少些争持。

                                                                                                          ——《华西都市报》

建筑不是服装,可以赶时髦。建起来以后,不能说明年不流行了就立刻拆掉。赶时髦在所难免,人如此,城市亦然,但什么是时髦?扭曲、怪诞、滑稽、夸张……就是“时髦”?很遗憾,太OUT了。人家开始复古、怀旧了,你还穿露脐装招摇过市。

                                                                                                          ——《广州日报》

方大国停职

背景:9月3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称:“人民日报记者从广东有关方面了解到,广州市越秀区委常委、武装部政委方大国已于9月2日停职检查,接受组织进一步处理。”

政府需要以透明、坦诚、迅速、积极的行动来与责任人切割,事实如何就是如何,谁该负责任就谁来负责任,而不能在习惯性的消极应对中让公众感觉“整个官方都在想隐瞒什么”——腐败分子只是少数,永远不要让人感觉官方与这些坏人是站在一起的,而要毫不犹豫地分割。

                                                                                                          ——《中国青年报》

我们期待的是在法治社会,任何违法行为,都受到平等的追究;不因为当事人的身份特殊,而让法律面露难色。没有摸不得的老虎屁股,没有打圆场的政府部门,没有凌晨同意“和解”的受害人,一切是非皆由法律判断,一切事实都放在阳光下检验。

                                                                                                          ——《东方早报》

方大国的错,本该是一个人的错。既然公权扑上来为他背书埋单,那么,公权执行者,就应该为此承担应有的责任。不然,公权如何取信于民?

                                                                                                          ——《钱江晚报》

南科大成立

背景:9月2日,南方科技大学揭牌成立大会暨2012年开学典礼在深圳举行。

艰辛里反映的正是中国高教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这种复杂性和艰巨性未必会因南科大的成立而烟消云散,也只有对这种复杂性和艰巨性有深刻的理解,才足以保证未来的高教改革之路趋近平坦。

                                                                                                          ——《南方都市报》

是以继续探索改革作为学校发展的动力,并凝聚师生的共识,还是进入体制,依附体制,不再去想改革的问题,南科大走出的每一步,都关系到这所大学的未来。

                                                                                                          ——《北京青年报》

自主性坠亡

背景:河南省扶沟县62岁的农民朱中洲,家里的房屋和菜棚均面临拆除。因为对补偿标准不满,老人于8月22日前往镇政府找有关领导协商,随后在镇政府院内跳楼身亡。经警方勘查和法医鉴定,现场没有搏斗痕迹,朱中洲系当天9时前后从3楼自主性坠落。

“自主性坠亡”的终极意义,无非在于力图营造一种“自杀”的幻觉,借以撇清“他杀”的嫌疑。可是,不管老人坠楼的姿势多么富有“自主”色彩,追问与质疑并不会随之灰飞烟灭——究竟要怎样的委屈与绝望,才会将一个年逾花甲的老人逼上跳楼的行列?

                                                                                                          ——《新京报》

创造出“自主性坠落”的新名词,是专为给某些在政府机关里跳楼的平民百姓用的,如果在政府大院里上吊自杀,那也不能称自杀,一定会被鉴定为“自主性高升”。建议我们的官员,别把聪明才智用在新名词的创造上,出了问题就实事求是的承认事实,想用诸如“自主性坠落”之类名词加以掩盖,实在是现代版的掩耳盗铃。

                                                                                                          ——《长江日报》

自带课桌上学

背景:9月1日,湖北麻城市顺河镇3000余名学生需要自带课桌报到。据悉,整个顺河镇有5000多名学生,开学前约2000套新课桌被分配到镇上的一所希望小学和中心小学,仍有3000余人缺乏课桌。有的学生因此把茶几拿来当课桌,而留守儿童只能由年迈的奶奶扛桌子为其报到。

有钱造政府大楼,无钱买学生课桌,麻城为何会长期难以摆脱贫困,答案尽在不言中。但是,对于地方官员如此漠视教育,上级政府又在哪里?从黄冈市到湖北省,是怎样对麻城的义务教育发展进行考核监督的?

                                                                                                          ——《新京报》

我们的GDP已高达世界第二,然而我们的教育投入还在苦苦追求4%的目标。而在这背后,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更令人心酸。是我们的有限投入让一些农村学校穷得连课桌都买不起?还是课桌投入早已落实,只是不知道最后到底落入了哪些人的口袋?

                                                                                                          ——《广州日报》

当校长借课桌成开学头等大事时,当父母打工、奶奶扛桌去报到时,乡官在哪里呢?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地方财政和居民收入持续增高,而学生的上学条件,竟然与30年前的乡村教学条件相差无几,这是教育之耻,更是地方官员之耻。

                                                                                                           ——《济南日报》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