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 评论 > 媒体观点 >
今日观点09.03: 殴打空姐案
导语:殴打空姐案 攀枝花矿难 鼓浪女激辩城管 日本调查钓鱼岛

殴打空姐案

背景:8月29日,有网友爆料称:某航班上,乘客殴打了空姐,还公布了空姐手颈部受伤、制服被撕坏的照片。之后,网友“人肉”出打人者为广州越秀区委常委、武装部政委方大国。8月31日,越秀区委宣传部发布调查结果称:是方的家属“与空姐发生拉扯,方大国未殴打空姐”,“双方已达成和解”。9月1日,新华社报道,乘坐该航班的中非留学生称:当时方大国夫妇满嘴酒气,与空姐发生争执之后,方大国先动手捏了空姐的手臂,并留下伤痕;而空姐根本没有动手。

在公众的围观之下,在新华社等媒体的监督之下,政府部门却公布了与目击者完全相反的调查结果,之后再也没有及时回应质疑;受害者表示接受道歉“和解”,据说目击证人还受到“威胁”……公众岂能不质疑?

                                                                                                       ——《东方早报》

当事双方已经和解,但显然这起事件已经不是双方的私事。如果方大国的确殴打空姐,那么严惩他,最终只是他的信誉形象不佳,但如果有关机构掩盖下去,那后果可能会更严重。不论是谁,坦诚地面对真相,这是最大的负责。

                                                                                                       ——《京华时报》

每一起公共事件,在还原真相之外,都还应该被视为对公众情绪的抚慰,都应该更谨慎与客观公正;否则,“不可说服”的公众情绪只会令事件欲了难了。不仅是南航空姐被打事件如是,自媒体时代的所有社会性事件都在此治理范畴中。

                                                                                                       ——《燕赵都市报》

“空姐被打”本身已经由于公权的介入成为一场公共事件,却要以私事的方式了断,明显对 于受害者本身是不公平的。因为这样的话,对于所谓的干部便没有了相应的约束,因为凡是此类事件都可以“私了”,更不能对于官员的品德构成考核指标,在没有 考核指标的条件下,权力便成为信马由缰的私欲,对公民的基本权利构成无形的威胁。

                                                                                                       ——《中国青年网》

攀枝花矿难

背景:8月29日,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正金工贸公司肖家湾煤矿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截至9月1日,已造成40多人遇难,还有人被困井下。国家煤监局局长付建华表示,从事故发生到现在该矿没有提供一张与井下实际情况相符的图纸,严重影响了抢险救援工作的有效开展。

在无数次矿难的鲜血与悲痛累加之后,有关部门已建立起了强大而繁复的煤矿安监体系,也有了足够的灾难警醒以及应对经验,但是如果处在煤矿安全最重要一环的地方政府监管部门那里,照旧不能承担,依然拒绝履行,所谓的安全生产,恐怕仍然太过遥远。

                                                                                                       ——《新京报》

真正有价值的监管乃是日常的监管,只有平时把呵护生命的努力落实到位了,才不会有死神的频繁光顾。无风作业,以掘代采,这样赤裸裸的违反规定的行为,当地 的监管部门难道从来没有发现过?一个煤矿有没有地下矿井的图纸,这样基本、基础的问题,难得也需要发生矿难之后才忽然发现?

                                                                                                       ——《华商报》

以本来或许能够获救的矿工兄弟的生命为代价,隐瞒违法证据,这应该是重罪。事故调查切不可因为这种行为所导致的所谓“证据链缺失”而偃旗息鼓。尊重生命是 崇高的原则,而落实这一原则的根基在于:让为了掩盖真相造成更多生命损失的行为,承担比承认真相更重的法律制裁和伦理谴责。

                                                                                                       ——《中国青年报》

鼓浪女激辩城管

背景:月24日,厦门鼓浪屿一名女子与城管执法人员发生争吵。“鼓浪女激辩城管”视频在网络上引起轰动。

陈亚星“激辩城管”可能会“酣畅淋漓”地满足了一些民众的正义感。不过,这终究是一个偶然事件,更像是大家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看到的一出“维权童话”。大家在网上看了“鼓浪女激辩城管”,欢乐一下子,可以。当真,就不必了。

                                                                                                       ——《新京报》

“鼓浪屿舌战”,从头至尾,我们都应该明乎一个道理——口舌之利并不天然代表正义。有理不在声高,不是说陈亚星辩才好,城管悻悻败走,就说明陈亚星不存在“违建”、“无证经营”等问题,而是说城管执法,必须有理有据有节制。

                                                                                                        ——《华西都市报》

日本调查钓鱼岛

背景:本东京都调查团一行25人于9月2日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了近10个小时的非法调查活动。对此,中国外交部已经提出严正交涉。

历年登上钓鱼岛的日本人以及这次“调查”时在场的所有人,包括政客、学者、技术人员和新闻记者,含国际媒体记者,理应列入一份“黑名单”,指认侵犯中国主 权,除非承认错误、公开宣布改变立场,否则永远“不受欢迎”。同理,对资助这次“调查”的日本企业,同样列入一份“黑名单”,永远“不受欢迎”。

                                                                                                       ——《京华时报》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