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 评论 > 媒体观点 >
今日媒体观点08.15:电商价格战
导语:击毙周克华 深圳城管外包 电商价格战 新版“24孝”

击毙周克华

背景:公安部A级通缉犯周克华于8月14日清晨在重庆被公安民警击毙。至此,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告破。

在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社会公平的问题日益突出;但是,渲染冲突、宣扬仇恨,绝非社会之福。个体对社会公正的期待,也绝不能寄托在反社会的犯罪行为上;这种错误的思维,只会助长社会戾气。

                                                                                                       ——《东方早报》

有句话说得好,多行不义必自毙。当周克华决意踏上这条不归路,就注定要面对这样的下场。没有人天生就是坏蛋,周克华的人生中也并非全无人性的一面,但对这 样一个肆意残害无辜百姓的凶犯,他被全国通缉,在与警方的对抗中被击毙,并不值得同情。公安机关全力侦查,广大民警全力缉凶,为此付出汗水甚至生命,都是 为了保一方平安,让老百姓免受暴力威胁。这些都是基本的是非问题,不容混淆。

                                                                                                       ——《京华时报》

弄清楚周克华犯下累累罪行的历程和原因,总结如何预防此类极端案件的发生,这也应是必要的“善后”工作之一。这种研究与反思当然不是为他犯罪找什么理由, 而是将其作为典型个案,研究如何预防此类恶性案件,研究如何扼制“悍匪”。通过各个环节的社会防范,以降低此类恶性犯罪发生的概率。

                                                                                                       ——《新京报》

罪率居高不下,重新犯罪率同样居高不下!这意味着,一旦涉嫌恶性犯罪,真正的改过自新者,数量寥寥,这是社会管理之殇,但同样也是治理的思路起点——从源头上杜绝犯罪。

                                                                                                       ——《华商报》

暴力可以是正义的——用于对付周克华或组织化的周克华,但它有许多限制条件,任何罔顾这些限制条件而推崇暴力者,都是与暴政同构的“不义与非法的暴力”支持者。

                                                                                                       ——《纽约时报中文网》

深圳城管外包

背景:因黑恶势力染指城管外包服务,网上盛传深圳将由此取消城管外包服务。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日前明确表态,不会取消城管外包服务,但城管部门会从设立准入门槛、服务过程全方位监管、引入第三方评价体系等三方面重新完善服务外包政策的制度设计,而相关的管理规范细则正报市府审议,并于近期公布细则。

即便这样的城管外包果真能够节约若干行政成本,也还是需要认真计算一下政府由此支付的社会成本,以及政府公信力在城管外包这一事件中的损益。有时候,经济 账可能算起来比较清楚,而社会账则要复杂得多。比如,由涉黑案引发的负面影响,很可能需要深圳城管付出浩繁努力才有可能消弭。

                                                                                                       ——《新京报》

一个不言自明的道理是,只要城管的角色不从管治者变为服务者,不论其全部职能还是部分职能外包,不论城管还是协管,所谓公共服务都可能是无本之木。

                                                                                                       ——《南方都市报》

外包“服务”和外包“执法权”容易混为一谈。从协管员涉黑等案例中便不难发现,一些临聘人员事实上已扮演了执法者的角色,甚至将“可以滥用执法权”当做干 这个行当的心理激励,将滥用执法权作为自己低廉收入的“补贴”。也因为其素质有限,因此敢于干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如此,所谓的城管外包只能是“看上去 很美”。

                                                                                                       ——《晶报》

电商价格战

背景:8月14日,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微博称,京东大家电三年内零毛利!且保证所有大家电保证比国美、苏宁连锁店便宜至少10%以上。还称将高薪招聘价格情报员打探国美、苏宁等店的价格。苏宁和国美随即在微博上表示,全线商品将比京东价格低。

一边是亏损,一边却是不断爆发的价格战,背后的逻辑非常简单。京东的目的就是通过价格战把苏宁易购这位竞争者彻底拖垮,以亏损换市场份额,以亏损赢得未来的市场地位。用刘强东的话来说,现在还不是京东赚钱的时候,显然,当苏宁易购等竞争者倒下之日,就是京东赚钱之时。对于一个缺乏持续而健康的产业链的产业而言,除了价格战之外,似乎并没有太多的选择。打价格战可能死,但不打价格战肯定死。

                                                                                                       ——《每日经济新闻》

或许每个商家是想打倒对手,以形成一家独大局面,如果真有这种垄断目标,那更值得中国消费者警惕,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需要良性自由竞争,这包括服务质量和科技含量的逐步提升,而价格战这种过于不稳健、过于粗糙的竞争手段,看似热闹与壮烈,实则是自吞苦果。

                                                                                                       ——《环球时报》

新版“24孝”

背景:8月13日,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版“24孝”行动标准,包括教父母学会上网,每周给父母打电话等。

一个社会的“孝道”,应该是民间自发培育而成。地方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做实事,比如多建一些公立的养老院来引导社会的“孝道”,这比发布“孝”的行动标准意义大多了。

                                                                                                       ——《新京报》

目前老人关怀的缺失,最为突出的原因并不是孝道的缺乏,而是福利保障的滞后。如果单纯以孝道去维系老龄社会的发展态势,则无疑是舍本逐末。

                                                                                                       ——《华商报》

只有心中常怀孝顺的准备,才能有实际的行动,如果行动上只是做做表面文章,在心中没有切实的认同,那么即使花费再多金钱也看不出孝顺的真诚。对于新24 孝,我们可以揶揄和嘲讽,但我们更应看到老人们的殷切期望,不要让空巢老人成为舆论一次又一次的焦点,更不能让我们孝道的债务越积越多。

                                                                                                       ——《燕赵都市报》

不要纠缠于24孝标准是否科学、是否有操作性、是否需要强制力保障,而是要找回孝的文化根源,找回用心孝敬老人的自己的方式。因为,这是我们品德形成的基础,也是维系家国精神的心理情感。无论旧24孝故事,还是新24孝标准,其深层价值都在于背后的行为导向功能。

                                                                                                       ——《京华时报》

中国正在进入一个老龄化社会,年轻人又活得如此压力山大。如果要对老年人受到的关怀进行量化,那么最该被量化的其实是公共服务水准。放眼新“24孝”,诸 如“为父母建立‘关爱卡’”、定期带父母做体检、为父母购买保险等,做子女的当然应该操心,但哪一条不更像是职能部门的责任?

                                                                                                        ——《南方都市报》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