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实习栏目 >
时光久远,岁月悠长
导语:张志明对余春娇说,有些事情不用一个晚上做完。时光久远,岁月悠长,一辈子白驹过隙,遗憾也好,不完美也好,与其百般纠结,不如平静接受。况且,若有三生三世,有些事情也可以不用一辈子做完。

文/唐辛宁

总有些事情浪费时间又毫无意义,如果你一定要用意义这个评价标准的话。比如倾诉这件小事儿。三月份参加普法活动,没传播多少法律知识,反倒成了倾听专家。有一位老人和我们讲,“这些问题我自己都可以平衡,但还是想找人说说。”

我一直以为,倾诉本来就是件于事无补的事儿,还会产生被掏空被看穿的不安全感。每次演完“独幕话剧”,都会在对方的脸上看到复杂的表情,心想糟糕,这样不好。然后,我就会条件反射般努力从脑海中搜寻笑话。

再比如书写私化情绪。我不喜欢煽情,也不喜欢被煽情。有的文字不煽情却可以让人潸然泪下,或许是因为感同身受。恐怕这就是记录私化情绪唯一价值:让同样活得莫名其妙的人知道,原来这个世界不只我一个怪胎。

但私化情绪毕竟不同于私人生活。有的人的野心是“试图通过一个人的故事,令古往今来所有人的故事浮现纸面。”

那真是个好梦。

看过了《志明与春娇》,就心心念念《春娇与志明》。今天又把两部电影重看了一遍,真不想说“彭浩翔把狗血的故事拍得很好看”,也不想作质问状——电影为什么不弘扬真善美,为什么男女主角劈腿还劈得理直气壮大义凛然。这两部电影从来就不是纯爱片,田螺姑娘白马王子纷纷被踢出局;结尾看上去倒是个happy ending,只不过出现在你未来中的人还是那个曾经的人渣。

生活本就狗血,如果你经历得跟小说电影如出一辙,那就再狗血不过了。从前在律所实习,一位姐姐说得精辟,“谁没演过电视剧啊。”《晚来寂静》里,夏冲与戚敏四年分别之后,仍得以在人生好年华相见、相爱,作者笔下,不过也是“世间最平凡无奇的恋情中的一种”。动地惊天又如何,细水长流又如何?

生在这个追求个性就是追求自我的时代,每个人都没来由地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也曾经被某些话说得心潮澎湃,比如,“做一个不平凡的平凡人。”庸常却渐渐成了每个人的代名词。无论你当初怎样将庸常视为敝履,无论现在你是否心甘情愿。

看点儿片名听起来很文艺的电影,写点儿有的没的假装小清新,似乎也有那么点特别。如果你知道N多人和你做着同样矫情的事情,你还会觉得特别吗?《独自等待》看了七遍,记得这么一句话,“如果你把灯全打开,把所有的音乐都关掉,它(迪厅)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人们总是习惯把同类分门别类,贴上标签。据说群体可以抵御孤独,找到认同感,代价是把个性置换成共性。在芸芸众生中特立独行是有想法,在具备某种相同个性的群体中特立独行是有野心,只是资质优异的人总是少数。要么就打破被纳入某个群体的状态,学学人家冯巩大叔,拼命证明自己是说相声里面小品演的最好的。要么就解构所有“正常”的价值观,不“读书”,不“旅行”,就像现在,做毫无意义的事情,想毫无意义的问题,来证明自己是多么与众不同。

电影《失恋三十三天》看了两遍,就记住一句话,“更多选择,更多欢乐。”人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也没法同时尝试不同的人生路径。

张志明对余春娇说,有些事情不用一个晚上做完。时光久远,岁月悠长,一辈子白驹过隙,遗憾也好,不完美也好,与其百般纠结,不如平静接受。况且,若有三生三世,有些事情也可以不用一辈子做完。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