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 评论 > 媒体观点 >
今日媒体观点07.31:周俊零成绩
导语:周俊零成绩 吴景彪获银牌道歉 铁道部宣传片 绿茶炎症 启东事件 ST限涨

周俊零成绩

背景:7月29日,中国女举在奥运赛场上遭遇失利。女子53公斤级举重B组赛场上,17岁的选手周俊以抓举95公斤的成绩开把,三次试举均告失败,零成绩。

原本清晰的择优机制,在各方的利益博弈之下,成了一团乱局。既定的选拔制度为何得不到坚持?是因为区域之间的恶性竞争,还是幕后存在什么交易?这或许直接来源于目前体育体制所存在的一些陋习。

                                                                                                          ——《新京报》

奥运选拔以大局为重,还是公平为先,其关键在于“利益”二字。我国目前对地方体育部门官员的考核,通常只看竞技体育的成果,特别是奥运会、全运会的金牌数量。这种政策本来是为了鼓励各省市输送优秀运动员给国家队,现在却因利益问题而导致争议不断,不仅出现暗箱操作、权力寻租等问题,还影响运动成绩的展示、伤害运动员感情,也严重违背竞技体育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中国青年报》

从国家做主到地方做主,对于中国运动员来说,可能面临另一种牺牲:过去是为了保住中国的一块金牌,而向另一位中国运动员退让,现在可能为了某个地方的利 益,中国运动员即使牺牲了自己出场机会,同时也使中国失去了获得这块金牌的可能。竞争奥运会的出场资格,比竞技奥运会本身更为艰难,这是周俊失利揭示的另 一现实。

                                                                                                          ——《东方早报》

“周俊现象”并非孤立,她将现今中国体育人才背后的利益格局和盘托出。对于运动员而言,从成为中国体育代表团一员的那一刻开始,他个人可能将国家荣誉朴素地理解为“为国家增光”,然而,在他的背后,却布织着盘根错节的利益诉求。

                                                                                                          ——《南方都市报》

无论是韩国选拔射箭队的积分制,还是俄罗斯的综合评定加“一考定终身”,抑或是美国的“一赛定输赢”,都难言完美。但是,即便“一赛定输赢”甚至让不少巨 星倒在了选拔赛上,但这至少是一种公开、公正的选拔机制,而非不透明的潜规则。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本身有着不少行政化的色彩,但在奥 运健儿的选拔上,却理应剔除行政化干扰,并体现公平、公正的奥运精神。

                                                                                                          ——《燕赵都市报》

吴景彪获银牌道歉

背景:“拿银牌对不起祖国,对不起所有关心自己的人”,伦敦奥运会男子举重56kg级决赛上,中国选手吴景彪挺举项目遗憾地收获了银牌,输给了来自朝鲜的“黑马”;赛后面对摄像机,吴景彪连连鞠躬道歉、泣不成声。

能拿到“银牌”也是一种难得的荣耀。如果“非金牌”便“对不起祖国”,那么,那些绝大多数无缘金牌甚至无缘奖牌的运动员,将何以自处?“重在参与”的奥运精神又何以自处?试想一下,如果所有的奥运金牌的归属,赛前都能被准确“计划”,必须对得起每名运动员的赛前实力,那么这样的奥运赛场还能有多大欣赏价值?

                                                                                                          ——《新京报》

应如何“淡化金牌”?笔者以为,现实而可行的方案或许是,从“欣赏银牌”开始——— 在一时难以完全不在意不看重奖牌成绩的背景下,先努力去善待、尊重、欣赏那些银牌的获得者,尤其是那些因不幸痛失金牌而只“拿银牌”的运动员,坚信他们“拿银牌同样也对得起祖国”。

                                                                                                          ——《燕赵都市报》

铁道部宣传片

背景:据7月30日《经济参考报》报道,投资1850万元制作、片头署名“张艺谋导演”的《中国铁路》宣传片,张收取了250万元税后酬劳,另有700余万元“有人拿了回扣”。

堵住各种“败家子”如铁道部宣传片般的肆无忌惮,往小说需要铁道部“政企分开”的改革提速,往大说则需要建立严苛的国家预算审核。动辄上千万的开销,不仅 是庙堂上的故事,各种公帑的损耗最终都会由纳税人为其埋单。“劣质宣传片”丑闻,需要严查,在其身后爆出的国家预算监督漏洞,更亟须堵上。

                                                                                                          ——《南方都市报》

绿茶炎症

背景:央视7月29日《焦点访谈》播出《男科门诊的秘密》节目。记者在某医院化验时,用绿茶替代了尿液,随后医生称尿液检测出了炎症、霉菌和杂菌,记者被诊断出重度肾虚、前列腺炎、附睾炎。相关疗程费用为546.4元一天。

记者调查不是写小说,更不是说相声。既然记者在调查之前专门在北京一家三甲医院做了全面的男科检查,并证明所有指标正常,就应该用真实的尿液拿去检验,得 出真实可靠的对比数据,这样才最有说服力。“用绿茶假装尿液”这样脱离医学常识的做法,只会降低调查结果的公信力,为记者辛苦的调查工作减分。

                                                                                                          ——《南方都市报》

舆论监督也应本着科学精神,也要尊重事实,而不能先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君子,然后再对别人指手画脚、发号施令。因而,用绿茶替代尿液,以这种失实的事实来检验医德,偏离了舆论监督的本义,不但恶化了本就失常的医患关系,而且有失媒体的社会责任。

                                                                                                          ——《广州日报》

“用谎言去验证谎言,得到的一定是谎言。”在此次事件中,记者的暗访过程违背了医患关系的信赖原则,若再以“设备检测形同虚设”作为判断依据,得出的结论 便是不科学的。事实上,媒体和患者并非不可以质疑医生过度治疗,只是验证过程应当严谨,少一些哗众取宠的意味罢了。

                                                                                                          ——《现代快报》

启东事件

背景:7月28日上午,江苏省南通市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授权发布:南通市人民政府决定,永久取消有关王子制纸排海工程项目。

对自我生产环境的关切,是一种本能,这也就意味着“参与”,是一种无法阻挡的社会诉求,排斥阻挡、遮掩欺瞒无疑是在自造舆情的堰塞湖;有序吸纳、温和疏 导,才能实现更富意义的社会多赢。要么温和参与,要么就会激烈参与,温和参与,释放的是正能量,激烈参与,释放的是负能量。

                                                                                                          ——《中国青年报》

做责任政府,就是要将自己从具体的经济利益纠葛中独立出来,成为公共利益的执行者、经济利益的平衡者。同时,给予群众权利诉求的正常通路,确立公开透明的决策机制、营造包容性舆论环境,维护包括行政诉讼在内的司法公正,推进执政方式的现代化。

                                                                                                          ——《人民日报》

经济发展的成就,不能等同或代替合法性资源的获取。新的政治和道义合法性资源从哪里来,政府将如何重新树立公共权威性,都是重大的时代问题,关系到中国社会的前景。合法性资源不是可以无限透支,修复合法性的时间也不是无限多。当务之急,是赶快收拾人心,重塑合法性,这是为人民、国家和历史负责的正确做法。

                                                                                                          ——《长江日报》

ST限涨

背景:上周五晚间,上交所公布《风险警示股票交易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拟设立风险警示板,凡是进入ST板的上市股票,原规定的每日5%的涨跌幅限制将改为涨幅限制1%,跌幅限制5%。

目前的市场监管却无视这种正常的市场现象,将绩差公司一棍子打死,甚至利用行政手段对其并购重组设置种种限制,不仅影响了市场的正常交易,而且也对目前正在艰难推进之中的经济结构转型形成了反作用力。

                                                                                                           ——《新京报》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