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实习栏目 >
距理想半尺
导语:来经观不过两周。私下里羡慕很多第一次进入媒体便来到经观的同学们,你们是如此幸运,一切可以从如此扎实稳健却又生机盎然的报纸开始。这是我所见的离新闻理想最近的地方。

文/童璐

有朋友问我,“人生中最后一个暑假在经济观察报度过,感觉如何?”我想了会儿,告诉他:这是我所见的离新闻理想最近的地方。一份完全民营的报纸,能做到报纸采编和广告业务分离,既能赚钱,又能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不用什么国资或部委做靠山,做得出有理性也能做出有血性的稿子,这是媒体人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国的骄傲——至少敢说真话的媒体是能活下来的,是不是?

 来经观不过两周。私下里羡慕很多第一次进入媒体便来到经观的同学们,你们是如此幸运,一切可以从如此扎实稳健却又生机盎然的报纸开始。

 而在这两周之前,我跑过市级党报的社区新闻部,也采访过省级都市报的商业新闻,在某证券报的安徽分站长期实习,我兴奋过,愤怒过,无奈过,迷茫过,不断接受着失落感和成就感的交织冲击。我犹记得采访居委会例行扶贫敬老时塞来的“车马费”,也了解商业报道中扬此抑彼的潜规则,更厌烦的是长期和公司在“指定披露业务”上来来回回的讨价还价,酒席上的觥筹交错和餐桌下的互相不屑。当然我也深爱在这些过程中不断接触和体验新事物、人物所获得的心灵上的满足,也执迷于在寻找线索还原真实过程中的柳暗花明,尽管我们只能无限趋近这种真实。如果什么能让你哭让你笑让你失望至极让你无限欢喜,除了爱还有什么可以解释这种感情呢。

 几年间也不是没有犹豫过。想起本科时有次差点签了份企业宣传的工作,HR在面试时问:“为什么你不考虑进媒体?”于是当场痛陈媒体是个大染缸:追腥逐臭不实炒作,有偿新闻敲诈勒索,对权势趋附而对民众冷漠…..谈起时义愤填膺,但回答完心中又十分落寞,如果你深爱的行业真的只是如此,而你都不愿去进入去改变,它怎么会变得更好?我们的社会怎会变得更好?

 常在简历中表露自己的“新闻理想”,愿做个“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社会公人”。总以为新闻人大约都是有些理想主义色彩的,无论现实多悲观,也心怀美好,掬起一捧光亮来。新闻媒体本身没有公权力,却可以通过吸引公众注意、引爆社会讨论和制造舆论,聚集公民力量实现对政府权力的软性监督,争取公民权利。搁置这些“宏大”的社会主题不说,我们至少可以准确告知公众何人何时在何地做了何事并出现了何种结果,为人们的思考或决策提供素材,呈现一个相对真实的世界吧?

 又到了需要考虑职业问题的时候了,想起小时候以为记者都是以相机为炮筒,开辆大吉普周游列省列国的人,现在的我却反而不向往做个叱咤风云的 “江南名记”。给我一个有责任感的平台,让我能做一名有责任感的记者便好,哪怕现行体制下的新闻只是“带着脚镣跳舞”,我也愿尽力踩准每一个节奏。所谓名利与地位没那么吸引人,能守着我简单的新闻理想便觉十分乐意。仔细想想,嘿,果然是新闻虐我千百遍,我待新闻如初恋呀。

 两周之后,训练营即将结束。我当然热爱经观这个平台,没有某些媒体的刻板和某些媒体的低俗,真的是我所见的离新闻理想最近的地方——近到我觉得只有半尺之遥便可触碰它。但半尺究竟有多远,我尚不知道。只突然想起一句无关的话:如果你拍的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战场不够近。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