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眼
我走进杉本博司的展览,完全出于偶然,之前,零星看过他的几张摄影作品,悄悄把他归到“小清新”摄影师那类。但在798艺术区佩斯画廊又长又空的展室里,看到他的作品,感觉很奇特。尼盆纪、早期人类、尼安德特人、克鲁麦农人的透视画馆系列,亨利八世和他的妻子们的肖像系列,荒凉得仅有屏幕在发光的剧场系列……都让我匪夷所思。作为摄影作品,它们尺度“巨大”、图像精细,缺乏一般摄影图片所有的“记录瞬间”的真实性。这像一个悖论,既然是被摄影机捕捉到的画面,那么必然跟真实的某种场景有关,可它们呈现的图景很不切实,甚至连宁静的海平面(海景系列)都有存在于异次元空间的错位感。这和仅仅为表现美、高高在上卖弄技巧、伪装成心灵鸡汤、散发温暖治愈感或者野性暴力反社会气息的摄影不同,它像没有揭露、没有明确指向与用意的谜。
这些谜,多少在《直到长出青苔》里找到了答案。《直到长出青苔》并不是一本专门展示和解释作品的书,这是杉本博司为实验文艺杂志《和乐》所写的专栏。每一篇分为他自问自答的导入性问答和正文两部分,内容从他所感兴趣的世界历史、日本历史与传说、戏剧、古画、古董、诗词到个人经历、建筑设计作品。身为长期生活在美国的日侨,他对日本历史与文化有相当执着的兴趣和超越一般人的深入了解。他说,“这些知识和体验,变成我创作中的阴阳两面,继续诞生新的形体。在我心中,所有最古老的事物,最终都会变成最新的事物。而这样的颠覆反转,不是很适合慢慢地、诚实地写进连载里吗?”
在《直到长出青苔》中,杉本博司对自己的过往只写了零散的只言片语。除了和妻子开办古董店的经历,他没有多说其他。叙述都集中在图像背后的故事、时代背景、他的想象与感悟。从这本书里,我第一次知道他也做过建筑设计,在“直岛家系列”里做了名为“护王神社”的小建筑。准确地说,这像个精美的小装置艺术,勾勒了空间、领域。在地上的神殿与地下的石室之间,杉本博司设计了一条主要由光学玻璃构成的长长的阶梯,它将光带入地下,又引导人回到地上的现实——这代表了他所有作品所传达的意境,无论是摄影、建筑或是装置设计,他所做的,都在将光变成时空隧道。
by独眼

作者: 杉本博司
译者: 黄亚纪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2-5
我走进杉本博司的展览,完全出于偶然,之前,零星看过他的几张摄影作品,悄悄把他归到“小清新”摄影师那类。但在798艺术区佩斯画廊又长又空的展室里,看到他的作品,感觉很奇特。尼盆纪、早期人类、尼安德特人、克鲁麦农人的透视画馆系列,亨利八世和他的妻子们的肖像系列,荒凉得仅有屏幕在发光的剧场系列……都让我匪夷所思。作为摄影作品,它们尺度“巨大”、图像精细,缺乏一般摄影图片所有的“记录瞬间”的真实性。这像一个悖论,既然是被摄影机捕捉到的画面,那么必然跟真实的某种场景有关,可它们呈现的图景很不切实,甚至连宁静的海平面(海景系列)都有存在于异次元空间的错位感。这和仅仅为表现美、高高在上卖弄技巧、伪装成心灵鸡汤、散发温暖治愈感或者野性暴力反社会气息的摄影不同,它像没有揭露、没有明确指向与用意的谜。
这些谜,多少在《直到长出青苔》里找到了答案。《直到长出青苔》并不是一本专门展示和解释作品的书,这是杉本博司为实验文艺杂志《和乐》所写的专栏。每一篇分为他自问自答的导入性问答和正文两部分,内容从他所感兴趣的世界历史、日本历史与传说、戏剧、古画、古董、诗词到个人经历、建筑设计作品。身为长期生活在美国的日侨,他对日本历史与文化有相当执着的兴趣和超越一般人的深入了解。他说,“这些知识和体验,变成我创作中的阴阳两面,继续诞生新的形体。在我心中,所有最古老的事物,最终都会变成最新的事物。而这样的颠覆反转,不是很适合慢慢地、诚实地写进连载里吗?”
在《直到长出青苔》中,杉本博司对自己的过往只写了零散的只言片语。除了和妻子开办古董店的经历,他没有多说其他。叙述都集中在图像背后的故事、时代背景、他的想象与感悟。从这本书里,我第一次知道他也做过建筑设计,在“直岛家系列”里做了名为“护王神社”的小建筑。准确地说,这像个精美的小装置艺术,勾勒了空间、领域。在地上的神殿与地下的石室之间,杉本博司设计了一条主要由光学玻璃构成的长长的阶梯,它将光带入地下,又引导人回到地上的现实——这代表了他所有作品所传达的意境,无论是摄影、建筑或是装置设计,他所做的,都在将光变成时空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