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引产
不管怎样,计划生育工作必须严格遵循法治原则,不能以违法和侵权的方式推动此项工作。面对控制人口与保护个体权利的两难选择,我们应当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因为这是对生命的最基本尊重。毕竟在生命面前,其他一切都算不了什么!
——《成都商报》
当地称孕妇是自愿引产,那么当地官员有没有做出网上所传的“非法拘禁孕妇”的行为?实施引产手术,有没有家属的签字?退一步说,冯已经怀孕7个月,即使她“自愿”引产,也不符合医疗规范,当地官员为什么要“疏导”她这么做?以上种种蹊跷,我们希望由陕西省人口计生委工作组,在彻查之后,给公众一个明确的交待。
——《东方早报》
孕妇怀孕七个月被引产,以沉重的现实做出警示,无论目标有多么美好,都必须循着文明的、法治的途径到达,绝不能突破道德底线和法律边界。以非法手段对抗违法现象,只会把事情办得更糟糕、更恶劣。
——《齐鲁晚报》
死刑保证书
没有哪位法官会喜欢主动找到被害人去与其展开一场“不上访”谈判。解决之道当然不仅仅在司法系统,而在“个案协调定调”的废除。这一改革并非另辟蹊径,只不过是回归司法本源:让司法机关都能依法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并实现真正的权责一致。
——《新京报》
死刑不是息讼罢访的良药,公正才是。被害人家属的诉求,其实是让作恶者受到惩罚。如果李怀亮确非作案人,判李死刑,非但不能消解被害人家属的失亲之痛,反对被害人和被告人双方及其家属都伤害至深。所以,请当事法院也别忙着从“保证书”的技术层面来为自己辩白了,你们更应用实现公正来说服公众。舍此别无他途。
——《法制日报》
养老金缺口
为什么政府可以通过推迟退休年龄来达到削减养老金的目的?最为根本的原因就是,你对养老金所具有的利益主张的基础并不是基于财产权,而是政府给予的一种 “特权”———它是政府给予你的一种福利,因此,政府在社会保障金的发放范围和方法上就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它可以单方面决定保障金的数额,甚至取消该类保 障基金。
——《南方都市报》
酒店向政府致歉
“调皮”的道歉是一个烟雾弹,看起来迷雾重重,实则杀伤力极大。不怕没文化,就怕玩“文化”,在双方各执一词的情形下,真相反而隐匿其中。瑞安政府当务之 急是公开执法部门取证调查的情况,用自身严格执法的作为,来消弭由此产生的公众不信任感,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唯其如此,才能从酒店方挖出的“深坑”里跳 出来,还原事实真相,树立政府形象。
——《南方都市报》
在浅阅读时代,“噱头贩卖”成了信息抓人眼球的实用途径。有些新闻,也由“提炼要点”而成。在咀嚼这些新闻看点时,或许,更应秉持审慎、理性的姿态。若真相未明,当慎下结论。
——《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