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 评论 > 媒体观点 >
今日媒体观点05.30:深圳飙车案
导语:深圳飙车案 嫖宿幼女罪 逃犯变党校副校长 买卖器官 反腐败

深圳飙车案

在一些地方突发事件中,有关方面更应该以充分的信息说服公众,以严谨的态度对待质疑以及可能会引发的质疑,而不是用确凿无疑的表态,或者信誓旦旦的担保。

                                                                                                                     ——《新京报》

让人奇怪的不是某些群体拥有非常人所及的资源和能量,而是这种资源和能量无坚不摧,几乎可以“摆平一切”。正是因为耳闻目睹了“摆平一切”远不只是 传说, 正是因为对这种“摆平一切”的强大能量充满恐惧,所以在公众心理这一块儿,任何事件只要牵涉“钱”“权”二字,不仅疑处容易生疑,不疑处也会有疑了。

                                                                                                                    ——《南方都市报》

由于此案的极高关注度,警方的任何作为必然要经过舆论放大镜乃至显微镜般的检验。也就是说,只要有任何一点质疑没解释清楚,那么警方对案件处理的公信力就必然存在缺憾。当务之急,深圳交警方面要做的,不是简单地否认顶包,而是提供更多的关键性证据,以消除人们心中的疑虑。

                                                                                                                    ——《齐鲁晚报》

嫖宿幼女罪

“嫖宿幼女罪”的成立,等于确认了未满14周岁的幼女也拥有性行为的支配权,同时也相当于将被“嫖宿”的、未满14周岁的幼女视同为妓女,不客气地说,这是立法的耻辱。

                                                                                                                    ——《新京报》

公众最难以接受的是,“嫖宿幼女罪”本身就是对受害幼女的诬名化,幼女本来就是受害者,何来“卖淫”? 公众自始至终担心的是,有权有势者在摧残了未成年人之后,有没有躲在各种保护伞下逃避法律应有的严惩?司法机关的处理,又是否经得起围观?

                                                                                                                    ——《东方早报》

逃犯变党校副校长

这些“伪造的马甲”或一张张“画皮”,只要任意撕破一张就能直指骗子要害,而这些原本可以轻易撕破的“外皮”,却长达13年没有一张被撕破,反而成了他一个又一个坚强的“护身符”。这已经不能用“侥幸”来形容了。 

                                                                                                                    ——《广州日报》

买卖器官

买卖器官,严重践踏了社会秩序,如果有钱人可以从另一个人身上买器官,那等于可以任意剥夺他人的生命,也从根本上颠覆了社会运行的基石。能不能用法律杜绝这种丑陋现象?

                                                                                                                    ——《燕赵都市报》

反腐败

中国是全球化很深入的国家,发达国家廉洁的高标准已被中国公众见识,这些不同时代、不同条件下的信息强行压缩在中国舆论场上,痛苦和纠结因此无法释怀。腐败在任何国家都无法“根治”,关键要控制到民众允许的程度。而要做到这一点,对中国来说尤其困难。

                                                                                                                    ——《环球时报》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