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水质达标
不管是新标准还是旧普查,相关部门的措词,强调的都是“自来水出厂水质”,自来水出厂后,还有漫长的管道,如果管道陈旧,经过管道二次污染的水还是不是达标水,谁又能保证呢?谁来为不达标的水质负责?谁在为不达标的自来水买单?
——《》
考虑到国内的自来水净化工艺老化,检测手段落后,已经无法剔除水体中的有害微污染,我在此呼吁国家通过政府补贴、BOT(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逐步在自来水厂推广纳滤技术,改造水网,解决城镇的饮水安全问题。
——《东方早报》
自来水真相不该成为“不能说的秘密”。坦诚公开是有效治理的第一步,如果连公开的勇气都没有,很难让人相信治理的诚意;反之,如果大大方方地公开真相,反倒有可能赢得公众的理解,在社会共识的基础上谋求善治。
——《燕赵都市报》
即便饮水合格率已达83%,依旧躲不过未竟之问:达标详情如何?那剩下的17%“不合格水”,又流向了何处?饮水安全,只是底线性的民生诉求。可以肯定的是,“增水质”的紧迫性,远重于“涨水价”。这二者的逻辑秩序,实质上也是民生福祉与部门利益的微观权衡。
——《华西都市报》
高价洋奶粉
长期以来,总是消费者在呼吁政府加强市场监管,政府则说“对人民群众的健康负责”;但现在看来,应当由企业呼吁政府加强市场监管了。正是市场监管失职缺位,导致企业投机成风。现在中国乳业信用濒临崩溃,我们既可以说乳业自食其果,也可以说乳业被监管失职害惨了。
——《中国青年报》
内地市场洋奶粉价格之所以那么高,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内地消费者对洋奶粉的过度追捧,这种追捧源于后发国家和地区追捧发达国家品牌的人之常情。发展中国家的国内消费者追捧发达国家品牌 与时尚,一国之内相对落后地区追捧相对发达地区的生活方式乃至方言,这本是出于人之常情的常见现象,只不过这种追捧往往会达到盲目的程度。
——《新京报》
富豪校友排名
大学不是职业学校,更不是“权贵培训班”。大学要有基本的人文精神,有起码的完善人生、升华人性的功能。但时下的功利主义思想,正将大学渲染成实现个人欲望的工具。
——《广州日报》
对于大学富豪校友排名,真正需要厘清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去制作一张富豪校友排名?而在观察它时,公众的判断和视野又为何出现了偏差?不得不说,隐藏其后的,恰恰是最需要深思的。
——《新京报》
这个世界,总要有一些地方不是拿钱说话的,作为社会大脑的大学,就应该是这样的地方。大学不是上市公司,应该尽力保持与金钱的距离,即便是一所教学楼被商家冠名这样的“小事”,也要慎之又慎,遑论时时以造富能力为荣。
——《华西都市报》
“造富能力”被列为评价一所大学成就的指标之一,当然可以,但它终究不是最重要的指标。一所大学,究竟为社会输送了多少人文社科领域的杰出人士、究竟取得了多少科研成就、为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做出了多大贡献,这些才是核心评价指标。
——《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