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谢良兵 王梦琴 各位好欢迎收看本期橙色视点,今年以来,各地相继发生医生遇袭事件,将医患关系问题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近日,在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召开的研讨会上,本网记者了解到,顺义区医院与澳大利亚医疗卫生机构联合开展的负性事件调查,并首次引入了澳大利亚医疗质量评价标准。
画面:负性事件是指患者所受的损害产生于治疗过程中,并非产生于病人自身疾病,又叫做医源性损伤,比如因医院管理问题造成的意外感染。顺义区医院与蒙纳仕大学的合作重在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实现规范医疗行为,落实患者安全的目标。
主持人:顺义区医院的这项研究涉及到大部分临床科室,研究期间对参与的医生和护士进行培训,病历筛查和复审期间要对样本进行深入的讨论,医院的质量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自始至终地监督整个研究过程。
画面:医院从2010年年底开始进行对负性事件的调查统计,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医院发现,负性事件主要集中发生在50岁以上的患者,另外就是住院时间超过13天的患者也比较多,还有就是这种负性事件也比较容易发生在手术创伤操作的过程中。医院方面也表示正在开始加强对于急诊或者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布控,对医护人员严格培训,减少负性事件的发生。
主持人:负性事件不等于投诉事件,当然也不是指医患纠纷。它没有直接地减少或解决医患纠纷的功能。它最主要的功能,是提示医院管理者改善和实施质量计划,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医疗服务和管理的原因造成的患者损伤和并发症。
画面: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梁铭会介绍,目前我国医院还没有形成对负性事件报告的分类和习惯,像澳大利亚,他们有2000万的人口,负性事件的报告一年大约有100多万件,而我们国家人口超过了13亿,每年的负性事件报告只有2000多件。澳大利亚蒙纳仕大学的一位参与此项合作的专家向本网记者介绍,负性事件研究并不直接负责解决医患纠纷问题,但它对缓解医患纠纷发挥间接的作用。负性事件是医疗机构自己主动发现的问题,而投诉事件是患者/家属提出的问题。负性事件管理与投诉事件管理两者并不矛盾,而是通过不同的视角来改善医疗质量管理。一个医院的管理,应该兼备三个预防,负性事件研究是医院采取“主动出击”的质量改善策略,如果借用公共卫生的概念,这叫做“一级预防”。对医患纠纷的管理可以看作“二级预防”,而对严重医患冲突的管理和善后相当于“三级预防”。
主持人:负性事件研究并不直接负责解决医患纠纷问题,但它对缓解医患纠纷发挥间接的作用,是个一级预防策略。而负性事件研究是医院管理的长期策略。好·感谢收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