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逃票攻略”
“逃票攻略”盛行的背后,实则是一种以恶制恶的江湖逻辑。其思维是,景区背离公益属性的涨价和见风使舵的节前“抢涨”,都是不道德的经济行为,所以我们也可以用不道德的逃票行为去对待。这显然是荒谬和可怕的。
——《南方都市报》
今天,大家逃避的,是你景区的围墙和收费卡,而明天,就有可能逃离的是你景区本身。当你的价格与旅游体验不再靠谱,而且成为恶例的时候,景区入选的就不是“逃票攻略”,而是“最不能去的地方指南”了!
——《新京报》
景区逃票,也许能淘得了一时之利,但逃掉了责任与秩序,也逃出了道德风险。“逃票攻略”盛行,不是可以忽略的社会现象,它提醒我们重新审视门票经济,更提醒监管部门如何积极应对。
——《京华时报》
本是公共资源的景区,为何成了市场化的产品?本应体现出公益性与全民性的旅游门票价格,为何昂贵得让“逃票攻略”频现网络?一切都缘于本该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却有了一颗逐利之心。
——《华商报》
车展车模
食色性也。在食物匮乏的时代,女性完全隐藏自己的躯体,但封闭保守的时代,人们看到女性手脚,都可能引起某些联想。在一个刚刚由乡村时代转化到城市文明的 国度,广泛的人体展示,既吸引眼球,同时也等于进行人体文化启蒙。人们看多了人体,就会提升对人体审美的品位,受众也会对人体与性之间的关联脱敏。
——《东方早报》
越是观念混杂、欲望生长,越需要恪守道德责任,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所在。在商业活动、市场行为中,展示更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传达更多真善美的道德追求,才真正是“企业公民”应有之为。
——《人民日报》
双重国籍
众多的“正宗华人”有种错觉,误以为取得外国国籍的中国人,不如他们爱国,其实,这和爱不爱国没半毛钱关系。那么多人将出国定居视为一种“成功”,只是他条件不够走不脱罢了,人家走了你没走,这和优劣势因素相关,和“思想觉悟”本来就扯不着。
——《东方早报》
央视帅哥
祭出帅哥,固然可以在一段时间把一部分年轻女性从网络拉回电视旁(她们中绝大多数也是从网上知道胡悦鑫的),但电视业终究不能拿帅哥当饭吃,需要在创意、文本、互动等诸多方面革自己的命。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