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 观察家 > 全球视角 >
罗姆尼的世界地图(2)
导语:罗姆尼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充斥着一股与时代严重脱节的浓厚的冷战气息。从某种程度上看,这或许也正是弥漫于当今美国社会的对“美国衰落”焦虑症的微妙反映

下一个“美国世纪”

在我看来,罗姆尼竞选纲领中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其中充斥着一股与时代严重脱节的浓厚的冷战气息。从某种程度上看,这或许也正是弥漫于当今美国社会的对“美国衰落”焦虑症的微妙反映。在文化上并非正统保守派的罗姆尼,在政治却上是一个保守气息十足的“鹰派”。

如果说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美国世纪”的话,罗姆尼显然认为这远远不够,“这个世纪必须是美国世纪。在美国世纪,美国领导自由世界,而自由世界领导全世界。”他还豪情满怀地说:“上帝创造美国不是让美国作为多极中的一极”。为此,罗姆尼一再保证,若自己当选总统,将确保美国在全球的军事优势,以制衡俄罗斯、中国及伊朗、巴基斯坦、朝鲜和委内瑞拉等其他潜在对手。他同时将奥巴马描绘成一个在全球各条战线上主动退缩、只会到处为美国道歉的软弱不堪的投降派,“如果你们不希望美国成为全球最强大国家,我就不当美国总统,因为你们现在已经有那样的总统了。”

即便奥巴马政府成功地做到了前任共和党政府多年无能为力的事情——击毙基地组织头目奥萨马·本·拉登和阿瓦尔·奥拉基,也没有能够让罗姆尼稍稍减轻一点对现政府从巴勒斯坦问题及美以关系、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到美俄关系“重启”、重新构建导弹防御系统等几乎每一项外交、军事政策上的指控。在罗姆尼看来,奥巴马外交政策的目标就是“主动而有步骤地放弃美国的世界领导权”。

不过,此前几乎没有任何外交经验的罗姆尼并没有拿出任何令人信服的具体规划以保持或增强美国的全球领导力。他用并不太得人心的小布什总统的助手打造了自己的国家安全团队,兜售的骨子里是里根时期“以实力换取和平”的陈旧概念——仿佛拨给国防部更多款、用削减对外援助省下的钱建造更多战舰,就能自动和轻易地实现这一实际上非常艰难和复杂的目标。

也许是出于选战的需要,罗姆尼不久前在世界核安全峰会于韩国首尔举行之际令人惊诧地公开宣称,俄罗斯是美国的“头号地缘政治敌人”。自冷战结束后,还从来没有一位美国政要如此露骨地摆出与俄罗斯为敌的姿态。这理所当然地遭到了俄罗斯方面的强烈反驳,亦迫使白宫不得不出面解释说,美国从未将俄罗斯视为敌人。事实上,这种挑衅说法不仅遭到民主党议员、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约翰·克里(John Kerry)的强烈反对,也不被两位资深共和党议员约翰·麦凯恩和林赛·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所接受。当时身在首尔参加峰会的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反唇相讥:上述言论“让我嗅出好莱坞或(过去)某些时期的味道”;他还建议罗姆尼看清楚日历,“现在是2012年,不是上世纪70年代……”

“与中国对峙”

除了让伯南克卷铺盖走人以外,罗姆尼当上总统的第一天还要做另一件更加轰动的大事,那就是“打击骗子”——把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奥巴马政府已连续六次拒绝这样做,而前任共和党小布什政府更是对国会内民主党议员在这方面的鼓噪充耳不闻),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反补贴税”,如果中国不尽快采取行动让其货币自由浮动的话。

如同过去几届一样,中国议题也是今年美国总统大选的焦点议题。2月16日,罗姆尼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全面阐述了他的对华政策。罗姆尼主张在经济、军事、政治等各方面全方位应对中国的崛起。他毫不掩饰地指出,自己的所谓21世纪应该继续是“美国世纪”的说法,正是为了回应目前国际上普遍预期的“中国世纪”即将开启的观点。虽然文章本身并未挑明,但却使人产生一种强烈印象,似乎“中国崛起”与“美国世纪”是不相容的。

但是,虽然我们也听到罗姆尼在许多其他领域里针对中国的一些零星指责——例如去年夏天为了攻击拜登副总统而抨击中国的计划生育是一项“可憎的、野蛮的”政策(当时访问中国的拜登在四川大学说,他对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完全理解”),罗姆尼的对话政策几乎全部集中于经贸领域。

如果将罗姆尼发表过的无数针对中国的言论简单概括一下,其核心主题如下:中国在利用国际体系坐享其成的同时却违反贸易规则。他认为,中国通过操纵人民币汇率占据了贸易上的优势,“偷走”数以百万计的美国工作岗位;同时,中国还“偷窃”了美国的知识产权、专利,使美国蒙受巨大损失。因此他将改变奥巴马政府在贸易上对中国的“投降”立场,勇敢地对中国采取强硬措施。“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任由中国从我们身上碾过。同胞们,眼下正在进行着一场贸易战争。”“与中国的贸易战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但我无法容忍我们目前的贸易投降态度。”《华尔街日报》上的那篇文章发表之时,恰逢中国国家副主席访美并与奥巴马总统会谈。罗姆尼谴责奥巴马“几乎在乞求”中国购买美国债券,并称习近平与美国领导人的会谈是“华而不实的客套”。一些政治观察家认为,罗姆尼故意选择在一国首脑访美时公开抨击该国,虽属选举需要,但也是十分罕见之举。

为了证明自己的立场,罗姆尼甚至还在去年8月清空了自己多达150万美元的所有中国公司股票(其中包括招商局和工商银行等)投资。而差不多也是在那时,他把在贸易问题上“与中国对峙”(standing up to China)作为其经济政策的核心。

但罗姆尼在对华贸易问题上气势汹汹的立场却违背了共和党的传统意识形态,共和党坚持的自由市场理念使得它历来主张不吝啬地使美国市场保持开放状态,同时容忍比较贫穷的国家设立贸易壁垒。事实上,在老布什和小布什政府期间,尤其是后者当政的8年间,也的确是中美两国贸易关系最好的时期。罗姆尼的种种言论听起来更像是出自一个来自“铁锈地带”(The rust belt,泛指历史上重工业与制造业发达,随后出现衰弱和工厂大量关闭的美国东北部和中西部各州)的民主党议员之口,这令相当一部分美国工商界人士深感担忧。退出总统候选人资格角逐后宣布支持罗姆尼的洪博培曾在媒体上批评罗姆尼:“在中国问题上,如果你谈论就职第一天就大举提高关税的话,那么我认为这是不明智的。这种做法罔顾了现实和两国关系的复杂性。”

新冷战思维下的危机

从罗姆尼在过去大半年里已经表现出来的言行来看,其政纲的核心可以用“美国必须领导世界”来简单概括。在后冷战时代,他试图调动一切政治、军事和经济的资源来竭力维护美国的全球领导者地位,这使他表现出一种“政右经左”的奇怪混合——在政治上,他几乎就是里根和两任布什总统的原封不动的延续;而在经济上,他却令人吃惊地像一个动辄诉诸保护主义的传统民主党人。罗姆尼身上的冷战意识,甚至超过了过去20年里他的所有前任,这或许与近年来美国实力的迅速衰落有密切而又曲折的关系——提高美国的国内凝聚力需要一个强大的外部敌人。不幸的是:中国和俄罗斯分别自然而然充当了罗姆尼心目中经济和军事上的敌人。然而,这种经过矫饰之后的新式冷战思维究竟是否真实地反映了21世纪的国际关系并与之形成对应,是极其值得怀疑的。

正如许多观察家正确地指出的那样,抨击中国是美国每逢四年——现在已经扩展在每一个偶数年,因为除了四年一度的总统大选外还有两年一轮的议会选举——必定会上演一次的保留戏目,政客们在竞选中为了拉拢选民往往采用强硬言辞,一旦真的当政则几无例外地要调整立场以适应现实政治的复杂性。但是,就中国而言,如果罗姆尼的口号一再响起甚至日益肆无忌惮,特别是如果在下半年的选战中他与奥巴马的选情持续胶着,那就很可能会迫使重压之下的奥巴马政府为了回应对手的挑战而不得不对中国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稍有不慎的话,这不是没有可能将中美拖入一场严重的贸易战的,那不仅对中美两国,对整个世界来说都将是一场悲剧性的巨大灾难。

 

相关文章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