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向阳/文 曼谷法政大学一名年仅二十岁的女学生近日因为曾在facebook上散布有辱国王的不当言论而面临最高15年的监禁。这引发了人们对于泰国皇室特权的质疑。但更多的人们则把视线投向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泰国的民主制度。
在此案发生之前,曾跟一位在泰生活多年的美国朋友聊起民主。我们都认同一党制肯定不民主,但他说其实美式的两党制也不能保证真正的民主。
我问他:那泰国呢?他们有五十个政党!
话没说完,我们都大笑起来。
这场谈话折射的是泰式民主的尴尬。政党林立的结果似乎更多体现在频繁更替的政权和人所共知的党派之争上,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民选、民有、民治的政府。
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是泰国军方力量过于强大且独立于皇室、政府和所有政党。虽然有国王的威信作为震慑,但军方可以决定泰国政府的构成却是不争的事实。前总理他信遭军方驱逐,至今流亡海外;现任总理英拉执政根基日渐牢固,却始终承诺不会特赦哥哥他信,便是明证。
但在军方势力之外,泰式民主还颇有些耐人寻味。避不过的话题自然是红衫派与黄衫派之争。红衫代表的是拥护他信的基层民众,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工人和出身贫寒的大学生、部分自由职业者等。黄衫代表的是富人阶层。主要集中在曼谷和清迈等富庶地区。国王和军方号称中立,但实质上偏向于有产阶层。
初到泰国,几乎人人提醒我要提防街头暴乱。泰国女孩更是惊讶于我的短袖不是红色就是黄色。刚开始我也的确担心自己酷似泰国华人的长相会被人误认为黄衫派或者红衫派。可是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从未因为身着红黄而被误认为有政治倾向,更没见过任何一场暴力行为。我想我一定是太幸运,可是当看见泰国人在大选期间的表现时,我才明白,五十个政党也不过就是玩游戏的人多了些而已。
大选期间,泰国全国放假让国民参与投票。可是我认识的十来个泰国朋友只有三个人去投了票。其中一个还因为迟到了没投成。问他们为什么不热衷投票,答案大同小异:跟我们没什么关系。英拉当总理不错,但是其他人当也ok呀!这大概是深受小乘佛教影响的普通泰国人对于大选的普遍心态。
还有一位朋友坦率直言:他若投票,一定投给为泰党,因为它是50个政党中唯一一个明确表态永远当反对党的党派。
中产阶层的淡然使得泰式民主更多表现为两股极端势力的争斗:即得利益者和乡村无产者。这两者的处境都更受政府政策的左右。
但多党存在也不是全无好处。好处之一便是分权。泰国政府各个部门中,执政党员出任部长的一般是在三分之一。另外的部长都由得票数目较多的大政党党首担任。这似乎该是"民主"了。可是这样的民主很多时候都令人尴尬。
以曼谷交通为例,其错综复杂令人崩溃。由于分权理念盛行,曼谷的地铁、城铁、机场快轨、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分别属于三个政府机构和五家不同的公司。其中三个政府机构分别是曼谷市政府,泰国交通部和民政部。他们级别不同且服务于不同的政党。尽管曼谷人口密度不及北京,但交通拥堵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最要命的是,它是时时都在堵着!所以跟泰国人约见面,迟到是家常便饭,而traffic jam则是永恒的理由。
在这样的拥堵之前,改善交通网络、拓展地铁城铁覆盖面早已经是老生常谈,可是却迟迟不见动静。为什么?因为每到商讨解决方案时,各个政党和政府机构必定是长时间的口水战,之后便不了了之。
曼谷市民早已经习惯这样的小政府和低效率,但令人惊异的是政府官员对此也直言不讳。我曾有幸在越南河内专访曼谷市长。这位身材敦实、笑容憨厚的市长先生颇有些无奈地调侃:对于改善曼谷拥堵,我想我只有两件事可做。其一是向市民们保证明天一定会比今天好,其二是祈求佛祖保佑,他们相信我的话!
我想这样随和、乃至随性的民主大概也是泰国政变频发、执政党更替频繁的原因所在。
但民主并不代表无度的分歧,至少在普通泰国人的心里,民主这个词碰到国王一家恐怕就要稍加改写。泰国国王勤政爱民且博学多才,极受爱戴。但他唯一的男性继承人却因私生活不够检点而不那么受人尊敬。在贫民人数众多的泰国,皇室享受的豪华宫殿、皇家海滩和牧场都在引发越来越多的讨论和不满。然而,尽管部分泰国人对皇室特权颇有微词,很少有人敢说一句冒犯的话,因为得罪皇室是要坐牢的!本文开头所说的只是近年来每年都会发生的案例中的一例。 去年11月,一名泰国男子因为发送猥亵国王的短信被判处二十年徒刑。尽管民主人士多方奔走,但法院仍然维持原判。
一位长期观察其国内人权状况的泰国资深记者跟我说,“泰国的民主只是皮毛。虽然会比没有好,但是也不能期望太高。”这应该算是一句中肯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