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合作建房 北漂的纠结选择

陈文雅2012-02-29 09:07

记者 陈文雅 “今天听说北京搞了个合作建房计划已经有200人报名,我也有点动心,想把两年前在河北买的一套房卖了来参加这个。”2月28日,北漂大军一员朱先生说。由于限购,在京工作未满五年的朱先生不得已在北京购置了一套尚未交付的小户型商住房。“但那套房子只有四五十平,只能是个过渡,以后结婚有了小孩,还得换房子。”朱先生说,“感觉这个合作建房还比较靠谱,在温州相当于基本成功了,虽然打官司,也只是因为一部分人没选到好户型。”

朱先生所说的合作建房计划就是温州合作建房计划发起人、温州市市场营销协会秘书长赵智强挥师北上的新项目。就在两天前,赵智强宣布北京合作建房计划已招募到200多名经审核通过的会员,并拟由新华信托进行资金监管。

在合作建房计划敲锣打鼓的同时,也有一些业内人士表达了不同意见。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表示对此“不看好”。万科集团副总裁、北京万科总经理毛大庆援引新京报副总裁张学冬的看法“该模式在京会遇到阻力,因为北京土地出让均带有一定保障房在里边,拿地成本高,如果政府没明确表示支持的话,各个环节是很难搞定的。且合作建房也要限购”,并表示这一意见“很有道理”。

而朱先生对合作建房最大的疑虑是,“北京最快三年才能交房,温州从2006年底发起到现在搞了五六年,会员们至今还没住进房子。持续时间这么长,还是可能出现各种不可测因素和风险,万一中途遇上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提高什么的,按照原来的预算就盖不动,得不断往里头贴钱,但不见得所有的会员都愿意,这样就又要一次次开会讨论、决议,变成马拉松工程。此外,限购、房产税、增值税等等,这些政策等拿到预售证和对外销售、交付和拿到房产证时是什么样的还不确定,不知道对合作建房的顺利推进会否有影响。”

“其实如果真的可以规避限购令,手头有闲钱的人就可以赌一把。对于首次置业的刚需人群来说,耗那么多年反而不一定耗得起,而且买商品房最多可以分三十年还清房款,合作建房则是三四年,对买房人而言压力也不小。”朱先生说,“但现在政府没有明确表态,想钻空子的人得留个心眼,假如住房信息系统联网以后查到已有二套房以上的家庭没有购房资格,那交的钱就相当于免息借给合作建房项目了。”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八十后生人,200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新闻系,从此懵懵懂懂踏入媒体圈。先后从事过金融、地产类行业新闻报道。 2005年夏天加盟经观,主攻国土房产领域严肃报道,业余也收集各类八卦小道。欢迎提供线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