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区域新闻 > 焦点 >
伊伊:等你长大
2011-12-30 10:48 来源: 作者: 叶静宇 编辑:
导语:伊伊,她回家了,我们要记得这血的教训,但不希望小伊伊忘不了悲伤。希望在她未来的成长中,充满阳光、爱和信任。

 

微评语:伊伊,她回家了,我们要记得这血的教训,但不希望小伊伊忘不了悲伤。希望在她未来的成长中,充满阳光、爱和信任。

微语录:

伊伊第一次出远门坐动车去杭州,记念一下。

2011年7月15日

(来自小伊伊父亲项余岸的微博“闲坐不谈语文”)

人小脾气大,小宝贝,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懂事啊。

2011年7月23日

(来自小伊伊母亲施李虹的微博“一一成长回忆录”)

每天只有少数时间来发下微博,扫几眼回复。每次总能得到支持与鼓励。谢谢大家陪我一路走来并继续下去。伊伊让我们更有爱!伊伊不只是家人活下去的慰藉。对我们这个社会又何尝不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呢!谢谢大家!

2011年10月27日

其实我一直希望伊伊以后能像个平凡的孩子那样生活,安安静静的! 聚光灯下的生活太辛苦,对大人是如此,更何况是孩子!她不是明星,大家说是吗?她只是个孩子,一个可怜的孩子。尽管她很幸运的得到了大家出自真心的关爱!谢谢大家!依依的明天会更好!

2011年11月21日

我们可以给自己伤心的理由,但决不应该给自己堕落的借口。很有道理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回去了。一段时间没呆伊伊旁边,都有些不懂她的言语了!我和她说如果想和叔叔一样奔跑,跳高就要更加努力做康复,依依乖巧的点着头却不说话,太辛苦了吧!

2011年12月6日

其实关于伊伊的心理问题一直是不能回避的,刚出事那会就已经和心理专家团队联系。说实话我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心理问题,虽然孩子一直都表现的挺开朗,但深层次的问题不是我们所能了解的。所以才请医院的心理科正式介入!以前是没时间,所以一直搁置!很多伤心,回避的问题最终必然是要面对并解决的!

2011年12月13日

老婆辛苦了!依依多了一个弟弟!七斤半!顺产!谢谢大家一直记挂!母子还在产房,还没见着。看来依依真是神机妙算。一直说是小弟弟!儿女成双的感觉让我对未来更加有信心!谢谢大家!

2011年12月23日

(来自项余遇为伊伊开通的微博“小炜伊”)

经济观察报 叶静宇/文 她曾经在黑暗的被挤压的车厢中艰难熬过了20个小时,却几乎在最后关头被生生掐灭生存的希望。

她的生命弱小但坚强,使无数人为之动容,并不遗余力地追问这场悲剧的真相和这个时代的缺失。

3岁女孩项炜伊——“7·23”温州动车事故最后一名幸存者,她的生存提醒着历史的存在。“心情开始有所平复,不再纠结于撕心裂肺。伊伊,叔叔要开始帮你讨回公道了!让我们放下伤悲!不让悲剧再演”,7月25日晚上9点,承载这个内容的微博开始被不停转发。也由此,项炜伊的叔叔项余遇开通的有关小炜伊的微博成为公众了解和关注小伊伊康复过程的一个平台。

2011年12月23日,项余遇也初为人父了,不过,他早已把伊伊看成是自己的女儿。“儿女成双的感觉让我对未来更加有信心!”项余遇在微博中这样写道。此时,他也亲身体会到,为何哥哥被发现时左臂保持着一个护卫小孩的姿势。

最后的幸存者

事发后很久了,尽管再不愿回想起2011年7月23日那个黑暗的夜晚,项余遇仍然会无端地失眠到三四点。

7月24日凌晨2点,项余遇在睡梦中得到消息,从杭州开往福州南的D3115次动车被后续列车追尾坠桥,数节车厢伤亡惨重,而他哥哥项余岸一家三口正在被追尾的列车上,已失去联系。

项余遇当即从宁波坐最早一班车回到温州,此时的温州已是伤痛之城,他和家人在各大医院和殡仪馆之间奔走,寻找亲人的下落。

因为从小父母就常在外打工做小生意,在项余遇看来,哥哥既是伙伴,也如同父母。兄弟俩从小读书就在一个学校,就连大学时的宿舍也挨在一起,虽然哥哥性格沉稳,自己比较活泼,但大学毕业后,他也跟哥哥一样做了老师。

不过,同样在教学工作上,哥哥项余岸似乎总是比自己略胜一筹。项余遇记得,哥哥刚工作的时候,就开始琢磨着要创办一个教学资源共享的小网站,从一堆二手电脑报起步,居然真就办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网站“语文轩”。哥哥在教学方法上也自成风格,得到学校领导和学生的一致好评。这个暑假之后,项余岸就要到瓯海区教育局工作了。作为从瑞安农村走出来的孩子,项余遇由衷地佩服哥哥能够在温州打拼出一席之地。

嫂子施李虹也是一位优秀的老师,她和项余岸结婚后,共同贷款在寸金寸土的温州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不久之后就有了他们的宝贝女儿项炜伊,小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今年夏天是项余岸最后一个暑假,他特意陪妻女到杭州小舅子家玩。7月23日,由于伊伊感冒,想赶回温州给熟悉的医生看病,他们结束了假期提前返回温州。

然而,就在到站几分钟前,悲剧发生了。

项余遇还记得那天往返在医院和殡仪馆的路上,突然听到广播说有一个小孩获救了,不知为什么,他当时强烈预感到,这个小孩肯定是伊伊。在118医院,他隔着玻璃认出伊伊,第一次感受到“生的希望”。

但随后项余岸和施李虹遇难的消息还是不期而至。

面对失去了父母的伊伊,项余遇不仅觉得她是哥哥生命的延续,更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伊伊的不幸经媒体曝光后,也曾有社会知名人士通过微博表达了愿意收养伊伊的心情,不过,项余遇和家人们婉拒了,在他们看来,伊伊是他们家的唯一。

如今,伊伊正在项余遇和家人的陪伴下,为恢复受伤左腿的功能而不懈努力。为了让关心伊伊的人们了解情况,也尽可能地减少伊伊面对媒体镜头的机会,项余遇以“小炜伊”的名义开通了微博,接过哥哥和嫂子的“接力棒”,继续记录着伊伊每一步的成长。除此以外,项余遇也接过了哥哥的“语文轩”,续写这个小小的梦想。

不灭的人性

伊伊是不幸的,但她同时也是幸运的。

2011年7月24日下午,距离事故发生已过去20多个小时。随着一具具遇难者的遗体被抬出挤压的列车,生命探测仪已显示“没有生命迹象”。

但温州市特警支队长邵曳戎,却坚持在原地清理。“我这么坚持,是因为你不知道里面还有没有生命,万一有呢?你怎么向人家交待?”

邵曳戎指挥工人们先撤下,由特警和消防战士开始原地清理。突然,有人看到废墟中有个小手在动,这一下触动了大家的神经。

“我们把上面的东西挪走后,我看到她的背有较大的浮动,好像是在大口吸气——这么多小时,这么重的东西一直压着她,没有好好吸过一口气啊!”邵曳戎心痛地说。

铁道部认为,伊伊获救是“一个生命的奇迹”。但医学专家却指出,在灾难事件中,小孩存活的几率往往比成年人大。

无论如何,伊伊最终能够获救,已是不幸中的万幸。疼惜她的网友们亲切地叫她“伊宝”。仅在微博上,就有近66万人关注并支持着“伊宝”的点点滴滴,一股因“伊宝”而引发的暖流在网络上蔓延。

7月26日,珠海政协委员陈利浩在微博发出号召,呼吁网友支持为坚持救人的特警支队长邵曳戎记功,并承诺微博被转发一次,就捐献一元给小伊伊!活动结束时,这条“爱心微博”共被转发90余万次。最终,陈利浩决定捐款1072417.20元,以对应小伊伊的获救时间:7月24日17点20分。其中,100万元留给小伊伊,其余的72417.20元作为邵曳戎的奖金。

除了捐款外,社会各界还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对小伊伊的祝福。中秋节前,数十万网友在微博上参与“给小伊伊画幅画”的活动,同时上传了超过1.5万幅画,这些作品唯一的标准是“能让小伊伊开心,暂时忘掉伤痛”,主办方号召以笔传心,为小伊伊描绘美好的世界,同时告诉她即使经历过磨难,也不要忘记世界还有美好。

项余遇把这些画一幅幅挑给小伊伊看,“小家伙”看得很开心。看到伊伊得到如此多来自陌生人的无私关爱,项余遇也看到了在这场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的悲剧之外,仍有不灭的人性在闪耀。他心存感恩,有如此多的同行者相伴,唯愿小伊伊能够像别的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希望的新生

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上海新华医院康复科内,小伊伊在护士的帮助下取掉套在左腿上的护具,蹒跚地走出几个月以来独立行走的第一步。

医生和家人交口称赞,伊伊却趴在叔叔项余遇身上,轻轻地说:“我想爸爸妈妈了。”

伊伊现在的治疗费由铁道部承担,由于治疗还没有结束,双方还没谈赔偿的问题。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如何让伊伊更好地恢复、更健康地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项余遇一直期待着“7·23”温州动车事故的调查结果。两个月前,他还在微博中表示,“目前为止我都是宁愿去相信这个调查组的”,他希望“结果能体现对全国人民负责的宗旨”。

12月23日,伊伊即将出院正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当口,项余遇的儿子出生了。记得有一次他让小伊伊给宝宝取名字,伊伊说,叫“哈哈”,因为她喜欢喝“哈哈”(奶粉的意思),小伊伊还神机妙算地一直说是小弟弟。

动车出事后,项余遇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伊伊身上,有时候他感觉对妻子很愧疚,“她没有任何怨言,很多早上,都是她挺着大肚子买菜烧菜送饭。”出事一直以来每晚,项余遇都失眠到三四点种才睡觉。他在微博里说,“脑袋总要不停运转,想这想那,考虑这个,考虑那个。委屈的事情也只能压在心里,怕老人担心,怕孕妇担忧,怕让大家失落与困扰。却不觉得累,却不能让自己闲下来,不做好总觉得对不起全部人。”

现在,随着小伊伊住院阶段的结束,康复治疗变得相对灵活。年关将至,小伊伊将会与家人一同回老家过年,儿女成双的感觉让项余遇对未来更加有信心。

她曾经在黑暗的被挤压的车厢中艰难熬过了20个小时,却几乎在最后关头被生生掐灭生存的希望。
她的生命弱小但坚强,使无数人为之动容,并不遗余力地追问这场悲剧的真相和这个时代的缺失。
3岁女孩项炜伊——“7·23”温州动车事故最后一名幸存者,她的生存提醒着历史的存在。“心情开始有所平复,不再纠结于撕心裂肺。伊伊,叔叔要开始帮你讨回公道了!让我们放下伤悲!不让悲剧再演”,7月25日晚上9点,承载这个内容的微博开始被不停转发。也由此,项炜伊的叔叔项余遇开通的有关小炜伊的微博成为公众了解和关注小伊伊康复过程的一个平台。
2011年12月23日,项余遇也初为人父了,不过,他早已把伊伊看成是自己的女儿。“儿女成双的感觉让我对未来更加有信心!”项余遇在微博中这样写道。此时,他也亲身体会到,为何哥哥被发现时左臂保持着一个护卫小孩的姿势。
最后的幸存者
事发后很久了,尽管再不愿回想起2011年7月23日那个黑暗的夜晚,项余遇仍然会无端地失眠到三四点。
7月24日凌晨2点,项余遇在睡梦中得到消息,从杭州开往福州南的D3115次动车被后续列车追尾坠桥,数节车厢伤亡惨重,而他哥哥项余岸一家三口正在被追尾的列车上,已失去联系。
项余遇当即从宁波坐最早一班车回到温州,此时的温州已是伤痛之城,他和家人在各大医院和殡仪馆之间奔走,寻找亲人的下落。
因为从小父母就常在外打工做小生意,在项余遇看来,哥哥既是伙伴,也如同父母。兄弟俩从小读书就在一个学校,就连大学时的宿舍也挨在一起,虽然哥哥性格沉稳,自己比较活泼,但大学毕业后,他也跟哥哥一样做了老师。
不过,同样在教学工作上,哥哥项余岸似乎总是比自己略胜一筹。项余遇记得,哥哥刚工作的时候,就开始琢磨着要创办一个教学资源共享的小网站,从一堆二手电脑报起步,居然真就办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网站“语文轩”。哥哥在教学方法上也自成风格,得到学校领导和学生的一致好评。这个暑假之后,项余岸就要到瓯海区教育局工作了。作为从瑞安农村走出来的孩子,项余遇由衷地佩服哥哥能够在温州打拼出一席之地。
嫂子施李虹也是一位优秀的老师,她和项余岸结婚后,共同贷款在寸金寸土的温州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不久之后就有了他们的宝贝女儿项炜伊,小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今年夏天是项余岸最后一个暑假,他特意陪妻女到杭州小舅子家玩。7月23日,由于伊伊感冒,想赶回温州给熟悉的医生看病,他们结束了假期提前返回温州。
然而,就在到站几分钟前,悲剧发生了。
项余遇还记得那天往返在医院和殡仪馆的路上,突然听到广播说有一个小孩获救了,不知为什么,他当时强烈预感到,这个小孩肯定是伊伊。在118医院,他隔着玻璃认出伊伊,第一次感受到“生的希望”。
但随后项余岸和施李虹遇难的消息还是不期而至。
面对失去了父母的伊伊,项余遇不仅觉得她是哥哥生命的延续,更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伊伊的不幸经媒体曝光后,也曾有社会知名人士通过微博表达了愿意收养伊伊的心情,不过,项余遇和家人们婉拒了,在他们看来,伊伊是他们家的唯一。
如今,伊伊正在项余遇和家人的陪伴下,为恢复受伤左腿的功能而不懈努力。为了让关心伊伊的人们了解情况,也尽可能地减少伊伊面对媒体镜头的机会,项余遇以“小炜伊”的名义开通了微博,接过哥哥和嫂子的“接力棒”,继续记录着伊伊每一步的成长。除此以外,项余遇也接过了哥哥的“语文轩”,续写这个小小的梦想。
不灭的人性
伊伊是不幸的,但她同时也是幸运的。
2011年7月24日下午,距离事故发生已过去20多个小时。随着一具具遇难者的遗体被抬出挤压的列车,生命探测仪已显示“没有生命迹象”。
但温州市特警支队长邵曳戎,却坚持在原地清理。“我这么坚持,是因为你不知道里面还有没有生命,万一有呢?你怎么向人家交待?”
邵曳戎指挥工人们先撤下,由特警和消防战士开始原地清理。突然,有人看到废墟中有个小手在动,这一下触动了大家的神经。
“我们把上面的东西挪走后,我看到她的背有较大的浮动,好像是在大口吸气——这么多小时,这么重的东西一直压着她,没有好好吸过一口气啊!”邵曳戎心痛地说。
铁道部认为,伊伊获救是“一个生命的奇迹”。但医学专家却指出,在灾难事件中,小孩存活的几率往往比成年人大。
无论如何,伊伊最终能够获救,已是不幸中的万幸。疼惜她的网友们亲切地叫她“伊宝”。仅在微博上,就有近66万人关注并支持着“伊宝”的点点滴滴,一股因“伊宝”而引发的暖流在网络上蔓延。
7月26日,珠海政协委员陈利浩在微博发出号召,呼吁网友支持为坚持救人的特警支队长邵曳戎记功,并承诺微博被转发一次,就捐献一元给小伊伊!活动结束时,这条“爱心微博”共被转发90余万次。最终,陈利浩决定捐款1072417.20元,以对应小伊伊的获救时间:7月24日17点20分。其中,100万元留给小伊伊,其余的72417.20元作为邵曳戎的奖金。
除了捐款外,社会各界还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对小伊伊的祝福。中秋节前,数十万网友在微博上参与“给小伊伊画幅画”的活动,同时上传了超过1.5万幅画,这些作品唯一的标准是“能让小伊伊开心,暂时忘掉伤痛”,主办方号召以笔传心,为小伊伊描绘美好的世界,同时告诉她即使经历过磨难,也不要忘记世界还有美好。
项余遇把这些画一幅幅挑给小伊伊看,“小家伙”看得很开心。看到伊伊得到如此多来自陌生人的无私关爱,项余遇也看到了在这场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的悲剧之外,仍有不灭的人性在闪耀。他心存感恩,有如此多的同行者相伴,唯愿小伊伊能够像别的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希望的新生
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上海新华医院康复科内,小伊伊在护士的帮助下取掉套在左腿上的护具,蹒跚地走出几个月以来独立行走的第一步。
医生和家人交口称赞,伊伊却趴在叔叔项余遇身上,轻轻地说:“我想爸爸妈妈了。”
伊伊现在的治疗费由铁道部承担,由于治疗还没有结束,双方还没谈赔偿的问题。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如何让伊伊更好地恢复、更健康地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项余遇一直期待着“7·23”温州动车事故的调查结果。两个月前,他还在微博中表示,“目前为止我都是宁愿去相信这个调查组的”,他希望“结果能体现对全国人民负责的宗旨”。
12月23日,伊伊即将出院正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当口,项余遇的儿子出生了。记得有一次他让小伊伊给宝宝取名字,伊伊说,叫“哈哈”,因为她喜欢喝“哈哈”(奶粉的意思),小伊伊还神机妙算地一直说是小弟弟。
动车出事后,项余遇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伊伊身上,有时候他感觉对妻子很愧疚,“她没有任何怨言,很多早上,都是她挺着大肚子买菜烧菜送饭。”出事一直以来每晚,项余遇都失眠到三四点种才睡觉。他在微博里说,“脑袋总要不停运转,想这想那,考虑这个,考虑那个。委屈的事情也只能压在心里,怕老人担心,怕孕妇担忧,怕让大家失落与困扰。却不觉得累,却不能让自己闲下来,不做好总觉得对不起全部人。”
现在,随着小伊伊住院阶段的结束,康复治疗变得相对灵活。年关将至,小伊伊将会与家人一同回老家过年,儿女成双的感觉让项余遇对未来更加有信心。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