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咨询董事、副总经理 谢昆仑 / 文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创,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国内证券市场的当前表现只能用“不尽如人意”来形容,而人们对实体经济的投资热情则更加低迷。这样的大背景下,本次“快公司TOP10”的评选就具有了更加特殊的意义。
恐慌中酝酿着机会,市场投资热情不高,企业的商业价值存在被市场低估的可能性,反而可能促使企业更加关注自身创造价值的能力,练就逆境生存的真工夫。在整理和分析参与本次评选的147家上市公司和141家非上市公司有关资料后,我们发现:在目前整体经济环境欠佳的情况下,仍有一批高速发展的潜力企业脱颖而出。
本次参评的企业,大多属于中小板、创业板的已上市企业或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和盈利水平的非上市企业。我们不断思索,哪些核心能力最能促进上述企业的发展,如何才能建立一个相对客观、恰当的评选体系。我们最终确定的衡量标准可以用“三高”予以概括:即经营业绩的高成长、企业治理与管控的高规范、企业未来发展的高潜力。
我们在本次评选中采用多维综合评价方法,从财务、行业、内控、高管四大维度对参选企业进行衡量。
团队稳定度直接影响业绩
本次我们研究与分析的基础数据,上市公司基本来源于公开的报表、报告和信披资料,非上市公司部分,我们采用了问卷调研的方法,制定了体系性的问题对参评的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了调查,并获取了有关基础数据和信息。
通过以上的方法,我们力求公正地呈现出对参评企业的科学评价。但是,对于企业,尤其是对这些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背景、各具特点的企业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衡量,难免有失偏颇,也可能会引起一些误差。虽然在数据处理上,我们已经做了除权或其他数学处理办法来缩小误差对于最终结果的影响,例如针对应收账款等营运指标,我们对金融、物流等特殊行业做了相应的处理,但是仍然会因行业特性而导致财务分数的差异。另外,内控及行业的评价基于中华多年来的项目经验和资料积累,可能会因主观认知而产生误差。
依照这套方法,我们对“三高”企业进行筛选,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发现,高管团队有变化或者有相关诚信及违规记录的企业,往往是业绩起伏较大的公司,而反过来,一旦高管团队在某一段时间内产生变动,当期的财务数据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下滑。可见领导力及高管团队的向心力对企业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有较为重大的作用。
另外,近年来政策对于行业的影响也直接反映在了报表上。例如房屋限购政策对地产行业的影响较大,从一些参评的地产企业来看,销售量、开工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反映在报表上显示为库存的增加、资产流动性的降低。而相反的,由于货币政策的紧缩,中小企业资金链条的紧张,贷款需求旺盛,使得金融业中的银行类机构业绩有大幅增长,比如宁波银行。另外我们发现本次参评企业中有小额贷款公司的身影,而且从调研的财务数据判断,成长性在近两年内非常高,财务综合得分排在所有参评公司前列。
总的来看,在参选公司中,金融业、电子制造业及信息产业的企业平均成长能力较好,医药、生物制品制造业拥有更好的盈利水平、较低的资产负债率,近年增长也较为显著,而从事金属、非金属制造与批发和零售贸易的企业近两年成长状况不佳,盈利质量与安全性得分也都处于下游水平。
内控到位的公司较少
在本次评选及研究工作中,我们还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虽然多数企业对内控非常重视,但很少有做得比较到位的,尤其是细小的环节上,另外企业管理人员对内控的认识程度还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上,尤其是非上市的民营企业。
我们在问卷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的非上市民营企业都设有专门的职能部门或者专员来进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但仍有16.2%的公司没有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或专员;
但是与此相对比的是仅有43.2%的企业按照《内控指引》完善企业内控工作,仅有不到一半的企业管理人员称熟悉COSO框架及《内控指引》,但问及具体内容时,只有不到10%的人员可以答全并答对,可见提高民营企业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规范及风险意识,确实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