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报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4日公布的对中国金融部门进行的首次正式评估中指出:中国的金融体系总体稳健,但脆弱性在逐渐增加。
IMF对中国开展的首次“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检查是与世界银行合作进行的。25个具有系统重要性的经济体同意至少每隔五年接受一次强制性评估,中国是其中之一。FSAP是基金组织金融监督工作和国际货币体系监测活动的一部分。
IMF在报告中表示,尽管中国的改革正在进行,财政状况良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然而,中国银行业的脆弱性正在增加。银行业的风险控制体系应该加强,中国人民银行和监管部门应该增派专业人员,同时提高信息披露标准。
IMF称,对中国17家主要商业银行的压力测试显示,尽管其能轻松应对单独的冲击,如房价的大幅下跌、收益率曲线的移动、或汇率的变化,然而当同时面对几种冲击时,中国银行系统将遭受重创。
同时,IMF建议,中国金融部门主要改革领域,应包括扩大金融市场和服务的广度,发展多元化的金融中介形式以促进银行之间的健康竞争;转变政府角色,逐渐取消利用银行体系实现政府广泛政策目标的做法,而是允许银行根据商业目标做出贷款决策;扩大以市场为基础的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将利率,而不是行政措施,作为管理信贷扩张的主要工具;改善金融基础设施和法律框架,如加强支付和结算系统,增强消费者保护,扩大金融知识的普及等等。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表示,IMF对中国金融系统做出了客观而积极的全面评估,然而一些改革建议需要更准确。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报告中的某些观点不够全面和客观,对于改革建议的时机和顺序应该基于中国国情。
对于中国在金融系统的现状,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利率、汇率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市场机制已在利率、汇率形成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明确改革方向的同时,具体推进改革步骤时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保持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