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公投背后是欧元解体阴霾
2011-11-03 17:27 来源: 作者: 李晓丹 编辑:
导语:未来即使希腊债务危机得到缓解,欧盟自身的裂痕已经无法弥补。没有共同财政体系的欧盟成员国直接的矛盾不是单纯靠救助就能解决的,欧元的解体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李晓丹/文 欧洲危机中最让人担心的希腊在欧盟公布了援救计划之后,选择了公投——由民众来决定是否接受帮助。消息一出,指责希腊之声大作,认为希腊政府这么做是在推卸责任,还遭到了法国和德国的警告。

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2日表示,希腊可能将在12月4日就欧盟新救助方案举行全民公投,并指出他相信希腊“希望留在欧元区内”。帕潘德里欧同时也承认,受到公投决定的影响,希腊的欧元区成员身份受到严重威胁。他说,“公投的本质已不仅仅是对一项救助方案的取舍,而是成为希腊是否希望继续留在欧元区内的问题。”

在全球股市对欧元区危机担忧有所缓解、股市上扬后没几天,希腊的决定让市场重新陷入悲观,道指下跌2.5%,纳斯达克下跌2.9%,富时100下滑2.2%,德国DAX指数下跌5%。

希腊这招“拖字诀”可谓一石二鸟,其一可以反将法、德等欧盟大国一棋——欧盟现在无法丢下希腊不管,为债务问题拖延时间;其二,从希腊国内自己的政治和民意来开,公投实为缓解内部压力的高招。

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此举,外界的第一解读是,他是为了平息公众对其争议性紧缩政策的反弹,“因为议会当中没有谁想背负在国家处于如此严峻时刻推翻政府的责任。” 可以预见,公投顺利通过是在预期之中的,这也就意味着希腊会在1一个月后才回对欧盟的援助计划正式给出答复,这对于希腊内部反对救助的声音是个很好的缓冲时间,同时也让德国和法国紧张一段时间,而帕潘德里欧最直接的收获是大选。

希腊这么做,其实往上追溯,也多少有些“报一箭之仇”的心理。当初欧盟成立筹备之时,由于各国都很难满足3%的财政赤字率上限和60%的债务率上限规定,共同货币的建立进程缓慢。欧盟领导人们决定,如果1997年能把财政赤字降到3%以下(债务率暂时不管),就能在1999年建立欧元。但希腊1997年的赤字率仅降到了4%,1998年才达到目标,到2001年才加入欧元区,所以,当初希腊进欧盟也算被强拉硬拽了。现在希腊的债务问题遮不住了,欧盟的德、法这些大国开始是迟迟不肯出手,后来实在压不住了才开始拿出让前后两次救助方案,希腊的意思是既然当初你们“一厢情愿”,那现在就“作茧自缚”吧。

公投结果如果否定方案,那最难过的可能不是希腊,而是法国和德国,因为希腊违约不仅意味着法德主导的欧元区将面临崩溃风险,还意味着法国、德国银行体系的崩溃。所以,希腊可能是以此来要挟欧元区做出让步。

说到底,欧盟的问题更多的是内部问题。但现在,在救助希腊的问题上,中国也被牵涉了进去,在G20峰会上,中国对救助 “表态谨慎”,中国的救助条件更倾向于以换取欧盟对中国市场地位的认可。从中可以看出,欧盟自身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内部是希腊等债务危险国家的要挟,外部将会面临更多的世界经济力量的角力。

未来即使希腊债务危机得到缓解,欧盟自身的裂痕已经无法弥补,我们可以看到欧盟阵营已经出现分化,有共同货币——欧元,但是没有共同财政体系的欧盟成员国直接的矛盾不是单纯靠救助就能解决的,欧元的解体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