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
公职人员德性的高下判断,无一例外地附着于公权力施行的过程中,只有求诸公民对每一个具体行政行为的遭遇和感触,才是唯一靠谱的考核渠道。
——《南方都市报》
道德要求主体自律,公务员职业道德自然要求公务员的道德自律,但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公务员职业道德自律必须以他律为基础。
——《中国青年报》
官场如果存在特权,官员自然面临更多诱惑,依靠自我的道德修炼和组织道德教育,是不是足以保障?很显然,只有消除特权现象,把政治治理纳入法治轨道,官德方能不训而自立矣。
——《广州日报》
空谈全社会道德滑坡是乏力的,唯有每个行业都能注入一些职业性的道德血液,作为整体的社会道德与伦理才能慢慢建构起来。这不是一种天真,而是陷入道德泥淖后的一种期待与求索。
——《华西都市报》
北京精神
每个北京人都在诠释着“北京精神”,也只有每个人都去践行,这样的“北京精神”才能更有生命力。
——《新京报》
北京精神既已明确,我们当因它而导引、而涵养、而凝聚、而创造。而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更当在实践中创造、在创造中沉淀、在沉淀中升华城市精神。
——《京华时报》
拒载残疾人
航空公司拒载残疾人,反映出企业视自身利益至上而无视国家规定,导致选择性守法,而忽视了应有的道义和社会责任。
——《新京报》
现代人性文明的普及过程,一方面是同胞感强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便是“共济互助”精神备受信仰的过程。在上述语境下,“残疾人包袱”理当成为过时的议题,“拒载残疾人”更不应是过半航空公司的选择
——《华西都市报》
“富二代”招聘歧视
因为“富二代”的身份,而在用工中将他们拒之门外,就是一种歧视,与就业中因户籍、性别、年龄等原因而加以排斥并无二致。 富有本身不是罪恶,作为富翁的子女更没有原罪,“富二代”没有超越于普通人的特权,但其正当权利也不能剥夺。
——《长江日报》
学校建红十字
问题的关键是,为何这样的推广模式,可以在学校中如此吃得开?如果学校可以不理政府部门办学之外的其他行政指令,这一模式还可以行得通吗?
——《珠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