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席斯 刘钊 孙威威 实习记者 李思颖 今年以来,我们的记者注意到有许多在税法中有规定,但是在实际征收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税种正在渐渐复活。一些已有税种的征收范围也有扩大的趋势。
主持人:休眠税对大家来讲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也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休眠税的概念以及它的由来。
席斯:休眠税这个词其实是报社内部的讨论结果。主要是因为最近两年,有一些税收复苏的现象,我们管这部分原来处于休眠状态的税叫做休眠税,他们现在被一个一个激活了。
我们从最近开始说。今年年初开始,地方对一些本来已经停征了很多年的收费项目,开始下发文件,重新开始征收。而且是全国范围内的,比较正式的程序,而且它的税率也都提高了。从这里开始,我们再往回想的时候发现,从06年开始,有很多税也都是这种操作方法。
也就是说,这些税和收费项目都是在94年分税制改革的时候定下的框架。有些收费项目是八十年代就开始出了,但是收了一阵后就因为经济形势变化或者其他一些征管水平的原因就不收了,但始终没有废除。比如价格调整基金、地方教育附加,它们的征收中断了很长时间。即便是地方教育附加还有那么几个省在收。但是,今年下发文件,所有的地方都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征收。
然后,一些税种94年颁布税法的时候,国务院对个人的征收项目出了一些免征的文件。比如个人转让股票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或者是二手房交易环节的个人所得税、二手房交易的营业所得税,原来都是免征的。但是,从06年开始,这些全部开始征收了。
主持人:休眠税的苏醒呢,其实是一种变相的也是更加隐蔽的加税方式。那么哪些因素导致休眠税的苏醒和激活呢?
席斯:休眠税实际上是增加了纳税人的负担的,它就像增加了一个税种一样。
其实我们在94年搭建这个税制的架子的时候,当时中国的税收征管水平比较差。一些地方税务局的人都是骑着自行车一个企业一个企业的跑,那时候对企业信息的掌管也不是很充分,联网情况不好,信息录入也不是很充分,所以全靠这种传统的老方式去征税。这样的话,征管水平就很低。比如说一共18个税种,本来按照税法规定,能够征收一万块钱,但是最后因为我的征管水平不行不到位,我只能征上来5000块钱。
因为94年分税制本来就是因为中国的政府缺钱,所以进行的税制改革。所以当时定这个税制框架的时候,如果政府需要2万块钱,但我的征管水平是50%,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我就要定一个能征到4万块钱的税制架子。整个税制的建立会有这样的一个考虑。
主持人:就是它是打了相当大的富余量出来的?
席斯:是的。比如当时的房产税对个人免征,那是因为当时没有几个人对房子有私人的产权,当时都是公房。另一方面,比如二手房交易,那时候二手房交易也不是很多,对这块征收营业税、个税,也根本就征不上来。所以这些个税,可能就不了了之了,或者是有一些免征的条款。但是持续到现在,比如随着中国这几年经济的发展,房地产的交易、投资,个人收入的增加,个人股票债券收入的增加,政府就会考虑到这些。一个是调控的目的,比如说房地产炒作这方面比较严重的时候,政府就会希望靠什么税来调节一下。那政府发现,我们在营业税与个人所得税这方面,在二手房这方面是可以调节的,那它就出文件对这块开始征收。
还有大小非减持这块儿也是。本来个人转让股票是免税的,但是去年突然发现大小非减持这块儿一夜暴富的人太多了,那这时税收就需要起一个调节的作用,对这部分恢复征收而且是按20%这样的比例。所以所有开始征收的这些,它原来都有一个法律的架子,只是有一个免税的条款,只要把免税条款取消掉,然后出一个文件就可以了,在法律程序上来说会相对比较容易。比新开征一个税负,去走人大的程序、讨论的程序,都要容易一些。
另一个目的就是,政府在某一些方面需要很多的支出,又没有对应的收入的时候,也会想到恢复征收。比如说今年比较明显的就是地方对价格调节基金跟地方教育附加,都开始恢复征收了。这两项恢复征收进行的比较低调,所以外界不是很了解。这部分收费是针对企业收的,所以大家在讨论的可能会少一些。但是这方面的负担对企业来说并不低。因为这两个收费项目之前都没有怎么收。我从地方了解到,中间有一段时间都已经断了,但政府始终没有废止它,这时再恢复它就很容易。地方只要自己出文件,出一个管理办法,然后报财政部备案就可以了。
主持人:也就是说,实际上很多税从刚开始诞生的时候,比如说关于房产的、股票的,刚开始是跟大多数人都没有关系的,诞生的时候可能很多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然后随着慢慢的发展,随着它渐渐地被激活,渐渐地变成了百姓生活上的一种负担。
席斯:对,变成大家要面对的一个东西了。
主持人:就包括个人所得税,刚开始的时候800元的起征点,但是当时很少有人能够达到800元的收入标准。
席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