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 快公司 > 公司 >
车速递:租车“外卖”一口价
导语:带着链家地产创始人的光环,曹晖一头撞进“租车”行业。乘着美国最火爆的租车网站Zipcar上市的东风,“车速递”成功引爆了投资者的兴趣。

       本刊记者 刘翔 实习生 李德尚玉 / 文 刘丽杰 / 摄  高盛领投7000万美元、三菱商事投资2000万美元、联想控股投资12亿人民币,无论是豪赌,还是倾心,资本的涌入给“租车”这个重资产、低利润率的行业,带来了新的引爆点。

2010年是租车业实现分层的一年。

在此前的车轮大战中,胜负已有归属。2010年底,易车网、联拓两家汽车服务公司成功登陆纽交所,正通汽车服务控股也实现香港上市。

2011年,租车格局虽未大变,但一些新生力量的成长,仍然使胜负充满变数。

执掌链家

在海陆空全方位的狂轰滥炸后,租车,已经深入消费者的内心。神州、一嗨等等每天都会打照面的名称,也早已成为“租车”的代名词。

“要感谢这些行业大佬,帮助我们这些规模不大的企业普及租车概念,培育租车市场。”一家从未进行市场推广的连锁租车公司的CEO如是说。

他叫曹晖,链家地产的创始人。

1992年,从北京化工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曹晖被分配到农业部信息中心工作。朝九晚五的“金饭碗”,被他看成了束缚。于是,辞职、下海。

手里握着恨不得挤出水来的1500块钱,曹晖同朋友一起开办了计算机培训班,从DOS系统到五笔字型的教授,从中关村到西单发传单,几位年轻人乐在其中。

3年后,曹的培训班已经分布在阜成路、建国门、光华路等多个地方,同步进行的电脑销售也做得有声有色。又经历了4年的保险营销后,曹晖开始转型到房地产服务,并为新公司起名“链家地产”。

起初,曹晖做的是综合房地产服务,包括一手房地产的代理、广告、会展,和二手房的相关业务。在二手房还不规范的当时,链家就率先提出了“零差价”的承诺。也正是严格遵守了这一许诺,2001至2005年的四年之中,链家一直亏损。

接下来的几年,链家机构逐步成长为北京排名前十的地产服务公司,旗下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也快速成为北京排名第一,并拥有绝对市场占有率的房地产中介连锁服务商。连锁门店数百家,员工超过万人。

但是,站在灯光耀眼处的曹晖“并不快乐”,因为链家某些方面的发展,同自己基本价值观出现了偏离。

在放弃公司的控制权后,他再次选择离开,那是2007年。

去做少数派

Zipcar,汽车租赁业中最年轻的上市公司。之所以最年轻,是因为它采用了创新的服务模式,缩短了与同业超级大公司之间的差距。

曹晖相信,自己也可以。

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租车公司的调研,曹再次创业。2009年12月,一家定位于创新服务模式的连锁租车品牌——车速递(Car To Go),落户上海。

比起需求习惯、行业规则和服务标准都已成熟的欧美汽车租赁市场,国内的租车市场从无到有不过区区20年。但国内交通状况堪忧、政府对私车牌照的限控等因素,却又给汽车租赁业一剂前所未有的强心针。

根据《赛迪顾问2007-2008年中国汽车租赁市场竞争分析》的数据,这一针催生了3000多家从业公司。其中,85%拥有门店数不到两个,80%的运营车辆不足50台,70%的正式员工不到5人。行业集中度低,能被消费者记住的品牌,屈指可数。

曹晖从开始就清楚,一定要做这些百分比中的“少数派”。

从创新开始。曹在体验国内租车公司时,就有一个最大的感触,店面装修豪华、接待员热情周到,可往往门可罗雀。“刚走进门厅,四位接待人员几乎同时过来招呼我。”在他看来,那是一种浪费,无论是金钱还是人员。

于是,车速递便有了一个个的“虚拟门店”,其实就是免费送车点。每个点只配一名,甚至不配服务人员,有别于等客户式的站店服务,车速递选择了随时为客户送车的“流动部队”。

“这样不仅节省租赁房屋的费用,也使人员有效地利用起来。”曹晖说,目前车速递仅在上海就有十几处免费送车点。就像麦当劳、肯德基那样,也将送车流程标准化。

此外,车速递还在行业内率先提出了一口价租车、保险无门槛、网上快速预订通道和违章账户等新产品。

“一口价”新概念,打破了传统租车费用组成方式,像当初的链家一样,杜绝了价格陷阱。客户不用支付手续费,也不用对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做加法。因为车速递网站上的租车价已经直接包含了日租金、保险等费用,结算时,只需根据显示的租车价乘以租用的天数来支付最终的租车总价。

整个过程简单而透明。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