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奇/文 刚刚经历了国宝失窃、错题锦旗、天价会所、损坏瓷器一系列大大小小事件的故宫,现在又被追加了新的爆料,故宫近年所损毁的文物不只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原来故宫的本事不只是在前述一系列事件中暴露出的大事化小的能耐,竟然还有瞒天过海的谋略!
最先披露故宫文物受损的网友“龙灿”再次在博客中发帖大曝猛料,称故宫近年发生多起珍贵文物被损毁或被遗弃的事件,其中不乏国家一、二级文物,相关情况未按要求上报主管部门。“龙灿”将矛头直指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本次故宫文物损坏事故调查组组长陈丽华。当记者就此事向陈丽华求证时,对方却不敢正面回应,只表示故宫所有事情都很规范,对于任何事情的处理都有据可查。这样的回答简直就是间接承认了“龙灿”的爆料。有过损毁或遗弃事件,只是按照规范处理,有据可查,就是这样的逻辑。“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
还有网友称故宫将已经收藏的北宋书札私自拍卖,发了文物财,虽然故宫方面对此事极力否认,但实情如何怕也只有它自己才知道。
我们现在要问的不是故宫损毁了多少文物或发了多少文物财,而是要问为什么出来这么多的事只有靠网友爆料公众才能知道?如果没有网友的“扒粪行为”,我们是否永远不会知道真相?还有多少没被网友披露的事故存在?
就在8月3号,故宫终于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公布了对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损坏事故处理的结果,造成文物损坏事故的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该部门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警告处分。结果一出,一片哗然。
国家一级文物损坏非同小可,法律有明文规定,情节非常严重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严重的可以开除公职、吊销从业资格,最末等的才是行政处罚。现在这样的处罚结果只能用三条原因来解释,一是我们国家的一级文物多如牛毛,打坏一个两个稀松平常;二是故宫的负责人们法制观念淡薄;三是故宫自己护短。
然而,这次处罚的最严重之处甚至不在处罚本身,而是在于示范效应。这将让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故宫的自我管理只会越管越糟,越来越多的文物与瑰宝将有可能在保管者手中由精品成为了废品。甚至于如此这般的管理漏洞,更可能会为贩卖馆藏文物大开方便之门。
故宫的封闭,故宫的自我管理,导致的结果就是大事小事的幕后操作,以致出了一系列的事都不是自己公开,都要以网络爆料的形式才能够进入公众的视野。
如果故宫不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如果上级部门、司法都不能成为监督故宫的有效力量,如果故宫依然做不到信息公开,那么故宫很可能将继续频繁使用瞒天过海、偷梁换柱等种种计谋。而公众将永远不知道:故宫的水,究竟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