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信号基站的乱象

刘丹2011-08-04 08:05

 

 

 

记者 刘丹 通信信号发射基站再一次引发了人们的恐慌。

这一次,是那些原先并不会因其居民注意的草坪灯、带着天线的路灯以及没有风扇的空调,当得知这些装置原来是伪装成景观物的信号基站时,附近的居民再次为其可能受到的辐射感到担忧。

离家门口只有7、8米距离的基站是否会对人体有很大的辐射,运营商又为何将基站伪装成基础设施的外观,小区物业为何没有及时通知业务,这一连串疑问让附近居民人人自危。

监管混乱

事实上,由于目前中国还未出台《电信法》,针对电磁辐射也没有国家法定标准。虽然在法律上仍是空白,但是运营商和各地方的施工管理单位都有相关的规定,行业内部也有行业标准。

据了解,中国目前使用的电磁辐射标准是国家环境部颁布的GB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中规定功率密度小于每平方厘米40μw(微瓦)。

一位通信行业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虽然这个标准相比国际很多国家都要严格,但仍未取得人们的信任,首要的原因在于监管的混乱。

在没有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况下,运营商和各相关部门都未能对此事进行统一的监管。该人士认为,运营商不是国家行政单位,所以不便发布标准,而且没有权威性。

针对无线电的直接对口部门是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隶属于工信部,而工信部下属只有通信司与其相关,但是通信司并不完全具有对无线电发表看法的权利。

利益博弈

电信领域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基站在进入小区之前,都通过了入网监测,建设也是经过了科学的规划和精确的计算,兼顾手机信号覆盖和环保要求。

对于选择伪装的形式,上述人士称,这是因为城市施工管理局要求做的好看一些,基站进入小区的时候,也破坏了小区的美观和环境,业主和物业也提出要求基站美化外观。此外,也是为了方便施工,减少业主的异议。

2002年以前,建基站并没有遭遇强烈的反对情绪,因为当时信号太差,急需改善。现在信号改善了,就开始提出辐射问题了,核心问题还是在利益上。

据了解,运营商基站进小区非常困难,最关键阻力并不是电磁辐射,而是打着电磁辐射的名义,物业和业主委员会要求进场费。

2004年运营商进一个小区,每平米补一块钱左右,如今已经每平5块以上了。运营商撤出去也可以,但是用户打电话的信号就很差了,各家运营商之间还存在竞争,必须覆盖更多的地区。

现在最欠缺的就是一个明确的法律条文,首先达到什么样标准的设备可以入网。另外在公共场所建基站应该符合哪些要求。如果没有一个法律规定,就是利益博弈的结果。但至于博弈的结果如何,目前没有一个检测和监管机关出面来管理。

谈辐色变

信号基站辐射是否真的引发疾病,导致居民谈辐色变,业内人士称,目前行业的瓦数标准相当于10台手机的辐射,辐射量就相当于三个微波炉。

电信专家沈子信告诉记者,逻辑应该是发射器(基站)覆盖的越少,辐射就越大。

当基站分布少的时候,为了使信号增强只能加大功率,而结果就是电磁辐射会急剧增加,在这附近的居民肯定会受到影响。

而城市里,辐射最大首先是广播电视天线和雷达,移动通信应该在第三位。也就是说,正是因为基站布局的多,功率才能降低。而广播电视天线和雷达因为发射点少,需要覆盖的范围大,功率则要强的多。

但也有从频段提出质疑的,有分析认为电脑、电视等发射出的无线电,由于属于低频段、低功率,所以对人体的辐射可以忽略不计;而信号基站发射的无线电,频率较大,对人体的辐射也较大。

但究竟多大的辐射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迄今为止,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技术标准定性。

3G产业联盟秘书长项立刚称,对于运营商而言,建与不建也处于两难境地。手机信号、3G网络的好坏,都有赖于基站的覆盖和布局。手机用户又想高信号,又想身边没基站,这本身就是个矛盾体。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