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多克拒绝负责
利用性、腥、星三大低俗类的新闻来增加发行引来的只是同行的不齿,但如果不择手段地窃听当事人的信息,并以此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只能说新闻集团在追逐利润和控制话语权的道路上彻底迷失了方向,最后引来的则将是法律的制裁与民众的抛弃。
——《南方都市报》
默多克一家的组合式表演赢了听证会,却未必赢了命运,赢得了一场舞狮,却未必赢得了战争全局,最终的胜负,将取决于公众的态度和记性——对“窃听门”之类默多克帝国逾越公众道德底线的行为,他们的愤怒和记忆,究竟能维持多久。
——《大洋网》
听证专业户
权利从来不是坐等的,而是民众在与政府等利益集团的博弈中一次次争取到的。如果我们连尝试都不愿去做就轻易地放弃了自己的权利,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去抱怨他人对我们权利的不尊重?
——《》
人们可以不同意胡丽天的观点,却应该捍卫她参加听证的权利。作为消费者,我们不同意被胡丽天代表,但这并不是她的错。
——《新京报》
听证会不仅仅是利益博弈,更是一种公民参与。如果因为种种利益纠葛而折损了这一形式的公信力,丢失的将不仅是维护公众利益的重要方法,更是公民参与的积极性——而这,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所在。
——《人民日报》
胡丽天现象”的出现,说明有关部门对于听证会不仅存在刻意干涉、主导民意的嫌疑,还存在将听证会当成某种幌子来兜售自身利益主张的倾向。这样做,不仅有违各方意见的充分表达,阻碍了利益诉求的公平博弈,也极大地消耗了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度。
——《中国青年报》
有时候与其说公众在放弃权利,不如说是狭小的、不公正的话语平台与现实的骨感,在无形中剥夺了公众的参与权。
——《广州日报》
要怪恐怕只能怪不合理的价格听证制度,以及有关方面“与民争利”的坚定决心。价格听证陷入恶性循环,损伤的不只是听证制度的声誉,显然还包括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齐鲁晚报》
听证代表的“成就感”如果不是传达出真正的民意,而只是成为政府利益的代言者,那其实是对自身职责的最大亵渎。
——《南方都市报》
“中华脊梁”替罪羊
事件演化至今,公众已没心情听X会X院X中心的解释,而是需要有关部门积极介入,在将来龙去脉调查清楚的同时,观照一番主办方、承办方乃至个人,有没有涉嫌诈骗敛财——以维护法律尊严的名义,也出于对文化的敬重,并且为“临时工”的脊梁减减负。
——《华西都市报》
一名工作不到1个月的临时工怎么可能掌握公章呢?如果这名临时工能享受到掌握所在单位的公章且有权下发文件,那他可以称得上是“史上最牛临时工”了。
——《西安晚报》
“临时工”,往往就是一个机构中权力最小的群体,他们无权表达自己、无力捍卫自己的权利,所以,出了问题,责任总会条件反射般地被推到他们身上。
——《东方早报》
“中华脊梁”的丑闻让我们看到,一些评奖和一些协会,已经成为圈钱工具。表面上他们是最公正的、最客观的民间机构,实质上他们最势利、最铜臭;表面上他们是中华脊梁、共和国脊梁,实质上连他们自己都是一群无脊椎的金钱动物。
——《珠江晚报》
许迈永、姜人杰执行死刑
早点被抓住,何必人头落地?在这个意义上,贪官何尝不是这个缺少民主、监督不力、法制薄弱的制度的受害者?
——《》
最高法借许迈永、姜人杰两案,之所以会有“对于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的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依法应当判处死刑的,坚决判处死刑,绝不手软”的表态,正是鉴于以往司法实践中对严重职务犯罪量刑往往畸轻,特别是基本不使用死刑,由此生出很多恶果的窘境,而不得不于当下作出一些调适和矫正。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