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会
媒体舆论监督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第四种力量,其力量的丧失对于一个转型中的社会而言是可悲且可怕的。媒体从业者亟需在社会的整体浮躁中率先冷静下来,重新找回自我,并持续坚守下去,重铸媒体之魂。
——《》
作为全国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人道慈善组织,加上半官方半民间的特殊身份,红十字会的社会公信力下降,绝不仅是自家的事,更关乎国家与政府的形象,关乎众多慈善组织的建设,关乎中国社会的道德体系建设。
——《京华时报》
从“超声刀”一事可以看出,隐藏在红十字会身后的问题不仅很多,而且“水很深”。现在这个盖子正在被揭开,该是红十字基金会继续出来自辩,也该是监管部门出马的时候了。
——《广州日报》
周立波粗口
无论如何,网友不能对名人在公共平台上的辱骂行为表示赞赏。这实际上是在纵容名人,进而让这些公众人物不把舆论批评放在眼里。
——《中国青年报》
在网络时代,网络舆论比传统传播手段放得开,但也并非可以为所欲为。我们喜欢网络的宽松环境,作为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要身体力行维护好这种良好环境,而不是将其恶化。
——《红网》
“达芬奇的眼泪”
造假造得心安理得甚至理直气壮,无视造假事实,并面对指责还百般狡辩,直至被更多的事实戳破谎言后,还要请十来个外国群众演员来开一场没有多少实质内容的发布会,并当场飙泪,如演苦情戏一般。
——《华西都市报》
监管者习惯性的迟钝,正是达芬奇之类李鬼企业产生的土壤。这一次,还会接着迟钝吗?
——《新京报》
很多时候,监管部门简直成了媒体记者指哪打哪的“猎犬”,媒体一曝光,相关部门才出动。监管的迟缓性与滞后性,不但让维护消费者权益成为一句空话,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企业,以致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广州日报》
今日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眼泪。民众的眼泪早被骗光了,骗子的眼泪依然在飞。眼泪从来不能感动中国,也许一度能麻痹中国,而今国人的心都死了,眼泪则不再充当麻醉剂,倒更像是火上的油,伤口上的盐。不哭还好,一旦落泪,反而被怀疑心虚,企图用泪水掩饰、稀释那不可告人的罪恶。
——《南方都市报》
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及识别能力可以探讨,但无论什么样的消费者都应该受到法律的同等保护,这一原则不容置疑。
——《中国青年报》
“赛家鑫案”
“以公众狂欢方式判死刑”的网络暴力当防,但以东郭方式宽纵应死之人,更当戒。拿为抵触民意“渗透”而虚构出来的伪命题,为自己的工作搪塞辩解,属于色厉内荏。
——《红网》
倪萍入选“共和国脊梁”
关键还在于,既然是评选共和国的脊梁,就不能由少数评委说了算,而应该多问老百姓同意不同意、满意不满意。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