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叶静宇 迫于舆论的压力,4日下午,复旦大学招生网站和上海交大招生办微博上围绕“复旦高招预录取被称取消”事件的相关声明均已撤下。复旦大学宣传部陶韦硕老师表示,此事已上报给教育主管部门,并将由教育主管部门出面解决。
而5日上午,涉及这一事件的主要人物、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冯玮再次连发数条微博,声称受到上海交通大学微博的私信威胁,并就此次事件向上海交大领导提出了若干“建议”。
招生内幕
冯玮6月份在湖北招生期间,曾连发数十条微博揭露名校“招生内幕”,其中包括某理工科类学校有人冒充复旦老师致电考生,称复旦取消了之前与其签订的预录取协议,并“怂恿”考生修改志愿。
冯玮所称的这所学校,之后被外界指认为是上海交通大学,冯玮也成了这次复旦和上海交大抢生源事件的重要发言者。
据媒体报道,复旦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说,他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判断,打去电话的是上海交通大学,而上海交大一个姓张的老师也承认了此事。
7月1日,复旦大学招办网站就有人冒充复旦老师一事发布了声明,提请考生防范。
据复旦招生办一位负责人介绍,此事最早是在山西发现的,随后学校又连续接到广东、云南、湖北等地考生的来电,询问是否取消了之前签署的加分等预录取协议。
对“挖复旦墙角”一说,上海交大则连发4条官方微博回应,表示该校招生工作是“阳光工程”,无人冒充其他院校老师通知考生取消其与他校所签协议。此外,上海交大还将对一切捏造事实、诋毁该校的行为,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实际上,冯玮所揭露的复旦与交大之间生源“抢夺战”,是部分地方和高校在“北清神话”下博弈的“围剿战”。
据了解,在包括湖北在内的多地招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谁围剿了北大清华,谁就是胜利者。而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就是这场“围剿战”中的参与者。部分地方将北大、清华录取人数作为一项政绩,留给复旦和交大这些高校的优质生源越来越少,它们之间的抢夺自然也愈演愈烈。
高校压力
教育部在今年高考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约为933万。这是自2008年以来第三年出现报名人数的较大幅度下降。
在生源减少的同时,高校扩招、扩建的势头却并未得到减缓。2003年教育部招生计划为335万人,而实际招生382万人,多招47万,此后持续几年均多招数十万人。
在国家实行扩招政策后,高校、地方政府、银行三方也在各自的利益驱使下促使扩招像脱缰野马般行进。一些高校竞相圈地,新建扩建校园,依靠银行贷款建成一批规模宏大、华美壮观的园区。
相关数据显示,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预算内教育拨款为420亿元,2004年达到1047亿元。扩招以来,每年递增超过100亿元。
如此力度的投入,教育拨款无疑是杯水车薪,高校已在贷款泥潭中越陷越深。审计署不久前披露的数据显示,到2010年底,全国1164所地方所属的普通高校负债2634.98亿元。有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一些高校债台高筑的首要原因就是盲目扩张。
有教育专家指出,生源的持续减少和经济方面的压力,让高校产生了危机感,然而当前众多高校却仍忙于靠录取优惠政策等“抢生源”,却忽视了“修炼内功”,致使生源抢夺战日益白热化。
就在内地大学“抢生源”的同时,香港大学中国事务处有关人士日前透露,包括北京3名文科头名在内的内地省级高考状元11人,都已被港大录取。在内地高校互相争夺生源的同时,外围的“围剿”也正在展开。
对酣战之中的中国高校,学者也多有劝诫:只靠录取政策来抢生源还属“低级阶段”,只有靠教育质量、教育回报来“抢”好学生,才是真正的生源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