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 快公司 > 创业家 >
沃特玛创始人兼总经理李瑶
导语:第一次创业,他把从丈母娘家借来的钱都赔光了。欠人2000万的时候,他也能一躺床上就睡着。第二次创业,他学会了专注,越做越好。现在他感到人生的电池是满格的。

第一次创业,他把从丈母娘家借来的钱都赔光了。欠人2000万的时候,他也能一躺床上就睡着。第二次创业,他学会了专注,越做越好。现在他感到人生的电池是满格的。

《快公司观察》记者 王洁露  他叫李瑶,42岁,是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特玛)的创始人兼总经理。你在马路上看到的公交电动车,70%的动力是靠他们的电池助力。

李瑶说,他这个人对电池有种天生的迷恋,他的电池人生,是从比亚迪开始的。

结缘电池

14年前,他去比亚迪面试。在这之前他已经为找工作折腾了一个月,均未果。

这个年轻人,觉得自己有在厦门台资企业做翻译的工作经历,月薪1万应该不成问题。其实对当时的大多数人来说,一个月拿2000多元已经算是高薪。

面试李瑶的是后来和他关系很好的王总工程师(下称王工)。“你的简历不错,只是月薪1万……我们老板的月薪才2800啊!”李瑶不语,王工又开口:“月薪2000,最多再给你加些绩效工资。”李瑶疲于四处面试碰壁,遂勉强接受。

李瑶在比亚迪呆的时间只有8个月。不过他后来回忆说,这8个月,顶他后来8年学到的东西。

作为品质经理,他在比亚迪负责玩具和电动工具上用的电池。

1997年的一天,比亚迪老板王传福突然心血来潮地想看看新的电池产品,当他来到车间时,已是凌晨一点,发现有个小伙子带着工人还在干活。王传福记下了这个安徽同乡。

有一次,王传福和李瑶聊天,说了这么一句话:“比亚迪要想走出去,首先得有一个高度,拿到国际认证。”没想到,不久,李瑶就带队为公司拿下中国第一个电池ISO9000认证。

李瑶现在觉得,在比亚迪的8个月比后来8年学到的东西还多。但当年他更向往外资企业。收获了现在的妻子后,他便跳槽了。

他去了康柏,过上了朝九晚五的“养老生活”。这让李瑶很抓狂:“我还这么年轻,怎能如此悠闲度日?”

1999年春节时,迷茫的李瑶照例去给王工拜年。王工看他那样焦虑,便指了条明道儿给他:你自己开厂,生产比亚迪的配件——插头吧!

第一次创业,业务不熟,运营不灵,没过多久,工厂草草关门,李瑶连从老婆娘家借来的钱都赔光了。

恰巧在这时,有人告诉他,广州有一家电池厂快倒闭了。一提起自己熟悉的电池,李瑶当年那股自负的劲头又来了。

两年后,这家企业不仅起死回生,还有了不俗的盈利。李瑶功不可没,本来答应给他股份的老板也深知这一点,但由于担心自己手中的大权受到威胁,老板开始对他防备和排挤了。

2002年,苦于无法展开拳脚工作的李瑶被迫离开电池厂。没有股份,没有现金,只有老板一句我会“给你价值20万的电池”的口头承诺。

不过,有了这家公司的基础,东山再起就有底气多了。李瑶后来凭着2万美金再次创业,这便是沃特玛电池的前身——乐凯电池。

李瑶说,多年来他没丢过一个客户。哪怕没有业务关系,客户只要到深圳,都会去他的办公室坐坐,聊聊。那时很多客户都是不收订金,直接给电池。

2002年5月到9月,是李瑶时来运转的几个月,由于供货商不需要他支付订金,他可以先把电池原料拿回来。电池在他的作坊里经过简单加工,就可以拿出去卖了。把货卖出去收了钱,再给上游供货商货款。

就这样,乐凯挣到了第一笔钱,欠丈母娘的钱终于还上了。而广州电池厂的老板也履行了口头承诺,给了李瑶价值“20万”的电池。

李瑶刚想用挣来的钱租一间稍大的厂房,一个长沙商人表示,愿意出资让李瑶去长沙开厂。

随他去了长沙后,李瑶觉得被忽悠了。他没有收到一分钱,只是被带到一块荒地面前。抱着“厂房只是负责生产,不需要在太繁华的地段”的心理,他咬牙租下了这块地。李瑶一股脑地在长沙、深圳、广州、上海、香港等地注册了七家乐凯分公司,准备大干一场。

不料,由于厂房配套设施太差,七家分公司的业务压力日渐超过了他可以应付的极限。一年后,他的资产有2000万,只不过是负数。

经过这次失败,李瑶好好总结了自己在镍氢电池上的优势,“我们的成本一度比同行低了30%。而镍开始涨价,乐凯活了下来。”

是发小,也是导师

创立乐凯时,李瑶有六个伙伴,现在只剩他一人。李瑶说,这些人“把困难和机会都留给了他”。

赵兵也是这六个人之一,他是李瑶的发小。

2011年5月9日23:45分,从上海飞抵深圳的赵兵走进了宾馆房间,他放好行李,洗了个澡,拍醒了睡眼惺忪、刚睡了一个小时的李瑶。两人再次彻夜长聊。

当初李瑶创立乐凯时,适逢赵兵清华博士毕业,便来到深圳给李瑶把把技术关。现在,赵兵是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的一位副教授。

李瑶这样评价当年赵兵的离开:“一个书生,在那样的情况下,他起不到任何作用。”

赵兵现在基本上每个月都会在深圳呆上一周,两人碰在一起就有说不完的话。

其实,李瑶有今天倒也多亏了这位发小。

“他第一次听说磷酸铁锂电池,是从我这里,具体的技术和做法,都是我教的。”说赵兵是乐凯转型沃特玛的导师,并不为过。

2006年,眼看着镍氢原料一直涨价的李瑶,来到上海找赵兵。回深圳时,他就决定要转做磷酸铁锂电池。

“赵兵和我说有一种电池寿命是2000次,可以保证用十年,而且成本很低。就这两点,我当时就决定做这个。”

回到深圳,他给公司改了名,叫“optimum”(最佳、最优的意思),中文为“沃特玛”。李瑶说,他很崇拜有“天下第一商人”之称的韩国商人林尚沃,短期目标是成为深圳特区的一匹黑马。

沃特玛满街跑

2006年李瑶投了300万买了磷酸铁锂电池生产设备。1年后,政府刮起一阵全国公交国有化的风,李瑶盯上了巴士公司,亲自上门推销。

2008年,政府把中国所有的民营企业的公交路线收为国有,号召每个示范城市有1000辆电动车。

如今,沃特玛电池的市场占有率近70%。

“我们这么多年始终只是在做磷酸铁锂,而且只专注于一种型号的电池。不断地积累配方、工艺、管理的经验,所以我才敢说我们的产品比别人的略好些。”

沃特玛现有的磷酸铁锂电池车间具备日产1.25兆瓦时的能力,是目前国内实际生产磷酸铁锂电池产量最大的生产厂家。这在同行业中绝不仅仅是“略好些”。

“2010年盈利800万,今年会有5000万利润。”李瑶说起这些数字很平静,但数字的背后并不简单。

沃特玛的销售模式至今都是直销,从公司直接派销售员到各地找公交公司谈合作。生产部门会经过开会讨论为该公司制定出具体的生产方案,接着就是具体的生产过程。只要不处理公司行政管理上的事务,他都在车间“督工”。

李瑶对于电池的野心,还不仅仅在于增加国内的销售量和打开国际市场。

“我们现在已经做到70安时,如果让电池提升到80安时,我就能让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降到和铅酸一样。”李瑶走向写字板,拿起笔,画起了自己未来的“动力电池打包方案”。

为了这一计划,他已经重金挖来了爱默生、华为的中层,而且已在着手准备收购相关的厂家。

“等风险投资的钱一到账,我们就要大干一场了。”“什么时候上市?”李瑶说,“我的计划多着呢,肯定要尽快上市。”

或许有一天,会有人称他为“电池帝”。

我不是注重表面功夫的人 

F=快公司观察(FCO)  L=李瑶

F:你创业这些年,太太都支持吗?

L:我太太是个胸怀很大的人,娘家的钱被我赔光了也没说什么。唯一要求就是在我的公司工作,所以我就让她做了一个不参与公司具体运营管理的工作。

F:欠债2000万的时候怎么度过的?经历了长沙的失败,你是否反思过?

L:反正我一躺床上就能睡着。现在公司这几年来专注地只做磷酸铁锂电池,且只做一种电池的路线就是因为我吸取了乐凯时期的教训,做事要专注。

F:现在国内做汽车用动力锂电池的厂家、公司很多,你的优势是什么?

L:大多数做这方面业务的公司都是有国资背景的,或者是大型的集团企业,他们钱可能比我们多,但我们的优势是进入这个市场早,而且已经走过了很多他们现在或者将来必须走的弯路。

F:五洲龙是你们的第一个客户,当初和它谈的时候有遇到波折吗?

L:2006、2007年我们就开始四处游说,用好听的说法就是“引导市场”。第一个去找的是五洲龙,他们本来的几辆电动车用的电池是铅酸的,我们去和他讲锂电池好,他们将信将疑。后来到2008年,我们去和山木电池以及另一家荷兰的电池厂一起竞标,最终争取到了40辆公交车的电动车改造订单,拿着这个订单再去找五洲龙,他们就愿意和我们深入聊了,然后我们为它改造了两台巴士,做成了混动车,免费让他使用,而且告诉他们,我们的电池可以保证5-8年的寿命。试用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就开始正式给我们下订单了,不过一开始我们因为没有做过整车的动力锂电池,所以从混动开始。

F:沃特玛有用过什么营销手段吗?

L:2010年以前都是靠口碑。其实在动力锂电池这样的行业里,这招最有效。2010年后,我们开始在深圳的公交车车身上打广告。

F:你怎么看现在中国的动力锂电池市场,以及沃特玛在其中的位置?

L:这个行业最关键的还是合格率问题,这需要工艺流程上的不断改进。现在,我们在合格率在行业中算高的。2010到2011年,中国的动力电池市场的发展速度已经比国外快了。如果今年我们能做到5个亿产能,那沃特玛的地位应该是全球前三。

F:为什么到现在还在简陋的厂房中生产?

L:有一次,我们的销售总监和我说,我们工厂的门面太不光鲜了,有损形象。我就问了他一个问题:“你是愿意我花几千万翻修出漂亮的厂房,还是用这钱让你们销售在外面跑市场?”他没话说了。当然,我现在已经买了新的厂房,产能扩大后需要增加这方面的投入,但我真不是一个注重表面功夫的人,我觉得最需要花心思投入的是产品本身,是怎么能够让我们的电池合格率更高,成本更低。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