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谢良兵 刘钊 董亮 实习记者 杨筱雅 又是一年高考季。每年的高考都会成文考生、家长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在考生迎战的同时还有很多人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在六月六日出版的经济观察报上刊登了区域部记者谢良兵撰写的《新高考移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高考重压下的另类众生相。
主持人:这几天又是高考了,就像您文章中提到过的一样并不是所有的高中生都会走上这一条独木桥,那么促使他们跳过高考直接出国的原因是什么呢?
谢良兵:在我的采访案例当中,他们选择高中出国大概有那么几种类型,第一个是表现在北京,有的人的原来户籍不是在北京而是在当地,如果他参加高考的话就要回原籍去,可是有一个问题是他们从出生到小学到中学都是在北京,如果他回去的话可能一是不适应,二是他父母有一方必须放弃北京的工作去陪读,至少要有三年的时间,相对综合各种成本出国的话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是一种情况,这种情况在北京来讲占到三分之一,。还有一种情况的话就是家里本身让小孩在国外念书是个不错的选择,这也是一种潮流,我接触的一个人在设计院,他们的同事大部分都把孩子送到国外去了,而且很多都是选择高中阶段把孩子送出去了,这部分学生细分的话,像以前家里有钱但孩子学习不是特别好但国内高考压力很大可能还考不了很好的学校就选择出国,但现在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好的家长也选择让其出国,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一个浙江商人,他的孩子去罗马尼亚留学,是高中毕业时去的,他这种情况是比较少的,因为我们的国家和以前的社会主义国家,像罗马尼亚、东欧的和非洲的一些国家有交换生的协议,这其实也是高中出国留学的一个种类吧,但是这个比例相对要少一些。
主持人:新高考移民的主要目的地主要是哪些国家呢?
谢良兵:主要的与本科毕业出国的这些人差不多,主要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这些国家相对来讲比例比较高的,像人大附中的国际班,其实人不多,大约每年招一百多个人,可能还不到一百多个人,今年这个国际班有60%申请到美国的大学,还有其他的可能就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因为这些国家在教育体系来讲是世界上公认的这种相对教育环境要好的,大学也是国际名校比较多的,像刚才讲的罗马尼亚、非洲的一些,他们那些大学的国内认可度可能没有美国、英国高。像他们从罗马尼亚回来的话,可能还需要做一个公证,从侧面反映出为什么大家还是追捧美国的啊比较西方的欧美的这种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