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公司观察》记者 朱熹妍 刘睿 我就是一个玉米,对,也有人叫我包谷、玉米棒子。我金黄、实在,富含淀粉,营养丰富。除了被当成口粮外,我与你们人类之间,还有着更多牵连。
我的家乡在中国东北吉林,平原地势配上合适的纬度让这里成为世界上有名的“黄金玉米带”。2010年,这里养育了我们兄弟2500万吨,其中一半还未出省就流入了深加工。其中,又有将近一半去了当地有名的大成集团。
每年一到收获季,大成门口就排上了几公里的玉米车队,附近200公里的玉米大多数都会送到这里。这些年来,我们的身价倍增——10年前,是2毛8一斤,现在是9毛一斤。这里的工厂就像一支集团军,在地下,由看不见的管道连接着林林总总的厂房,我们经过这样的洗礼,由一个普通的玉米变化成不同面貌的产品,服务着整个人类。
首先我会在一个工厂里,被亚硫酸溶液浸泡,随后我的表皮上会出现孔洞,慢慢地,我被解体,从成分而来,回到成分的状态中去。其中,淀粉约占70%,蛋白粉约占3%,玉米油占3%-4%,剩下就是玉米皮等纤维素。
这里,第一部分产品就此出现, 蛋白粉成为很多药品、保健品的原料;玉米油经提纯后可以作为调和油供人类烹饪菜肴;玉米皮是饲料中上佳的纤维原料。不过,只有20%-30%的淀粉会用制成变性淀粉。“变性”就体现了这一物品的特质,它的用途之广泛,你很难想象——它可以是《时尚》那光鲜的铜版纸,也可以是墙壁的环保涂层;可以让香肠更有嚼劲,也可以让钻井更润滑。
不过,这并不是我旅途的全貌。80%的淀粉顺着管道流向了下一个工厂。这里竖立着大大小小的反应炉,经过与特制的酶制剂热烈接触,淀粉变成了淀粉糖溶液,再由巨大的粘轱处理掉杂质。变成透明、高浓度的淀粉糖溶液是我最终百变的基础。
一些聪明、执着的人设计了各种特定的酶制剂,淀粉糖溶液开始朝着人类所希望的方向变化。第一步,淀粉糖溶液开始变成各种氨基酸,赖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这些产品被广泛应用在药品、饲料中。这一部分的我,促进着全球几十亿动物的生长,丰富着你们餐桌上的各种菜肴。大成集团每年生产60万吨赖氨酸,全球产量第一,占据了全球赖氨酸市场的半壁江山。
下一步,我又被用作提炼出化工醇,聚乙烯、生物聚酯、树脂,这些大多由石油提炼的原料,如今都可以用我来制作,我可以变成一件耐克新款的球衣、也可以变成一个可口可乐限量版的瓶子。
在吉林新建的玉米工业园区里,一些秘密计划正在被实施,由玉米提炼的化工醇将变成轮胎、方向盘、车门、座椅等配件,用在不远处的一汽工厂。
我从未怀疑过你们的聪明。我也理解当你们所依赖的石油越用越少,你们急切寻找代替品。于是,你们也正徘徊在口粮还是燃料的矛盾中。
在这种矛盾中,我的身价开始上涨,我开始供不应求。大成集团的一项技术让很多人看到希望——他们开始用秸秆提炼多元醇。一直以来,它都是我忠诚的兄弟,从一株玉米来说,我与它的量产比是1:1.6,只不过一直没有人欣赏,它们常常在站立时就被烧毁。
你们的努力,让我越来越自信——往前多走一步,就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