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的故事
导语:“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作者:fangfu724

2011年3月24日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葛优这句人才在今天看来多少有点讽刺意味,何谓人才,按照今天普通老百姓的理解就是念过书、有学历、能挣钱的人。

一月份人社部发布的2010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数据,有近60万大学生在10年没有找到工作。与之相对,11年年初在春节到来之际沿海各地出现了大批企业找不到工人的现象,“用工荒”的出现彻底打破了农民工单一被动的尴尬地位,历史犹如轮回的命盘,在这种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工资低廉的状态下,农民工却能够慢慢转为市场的主动者,改变过去单一被人选择的命运,我们应该为农民工这样的意识转变鼓鼓掌。

“用工荒”的出现不是瞬间的偶然现象,在改革开放经济大发展环境下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农民工二代,他们显然要比“父辈”更懂得生活。这些曾经的留守儿童,身为远赴他乡的一代农民工的子女们,显然要比一代农民工更有“人”的尊严。

一代农民工是伟大的,他们为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贡献着自己近乎全部的力量,在城里吃着最差的,住着最差的,拿着最微博的工资,唯一的梦想就是回老家盖楼,给娃儿们读书。我们不能苛求二代农民工不如一代农民工的“吃苦耐劳”,他们只是看够了父辈那样远走他乡的生活,他们小时候吃过的“相思苦”,大多数的城里孩子是没有经历过的。

笔者曾经去甘肃庆阳宁县的农村调研,满村全是老人和小孩儿景象仍然记忆犹新,夕阳西下的阳光照耀下的稻谷并非金黄,而是青色的荒凉。村里的男人都远赴大城市去挣钱,一年回家一次的痛苦让每家人的亲情关系更为亲密,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我们怎能也让他们同父辈一样,漂泊远方。

我们真应该为农民的意识改变鼓掌,一来,“用工荒”的出现反映了农民更加注重自身的精神需求,个人的生活品质。二来,“用工荒”也会促使企业转变生产环境,提高农民工的福利待遇,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逐步减少沿海与西部的经济发展差距。

农民工是伟大的,在中国上百亿的GDP背后,是无数选择了背井离乡的农民工血泪史,但是2011年的用工荒让他们看到了的回报,他们的子女会过的更好。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