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 首页频道 > 记者空间 >
两会日记(八):记者们的攻器
导语:一些记者喜欢表现,这无可后非,但有两类记者我很不喜欢。

孙健芳/文 那天,去年一起跑两会的晓辉告诉我,说,“姐姐,如果你累了,你就用美色诱惑人大会议那个秃头吧,让他把资料给你。”

也真巧,第二天我就见到了那位先生,是在人大财经委门口,但我当时没想诱惑他,我当时想诱惑是财经委门口那个年轻的门卫。我使尽了手段,说自己想去洗手间,说自己冷,能否先进去。

但那小哥们一点不知道怜香惜玉,不管我说想去厕所,还是说进去歇脚,他只是一句话,只一句话,等待上面通知。最后我自己感觉不好意思,这么大岁数还要在这种小孩子说啥呢。

俺到不说这小伙子绝情,我只是想谈谈,两会期间记者们如何使出浑身解数来让人们“会”有所知。

每年两会期间,人们对美女都关注很多,晓辉也说,女孩子在采访具有天然优势,我自己感觉有部分原因,但很多时候也不然,有些人花容月貌,但问了几个问题就极其无趣,我不知道被采访对象怎么能坚持下来。

具有优势主要是那些中央媒体记者,最牛叉的有那些中央团的、驻地、随团的,他们具有先天的优势亲近那些代表,中央很多部委发布会上,动不动第一个点评就是中央台的,至少我参加统计局的发布会每次都是。

地方台的记者一般着眼具体一些,他们除了关注两会焦点,更喜欢问一些地方问题。

那些行业报的媒体记者问题一般让人发怵,他们问题的专业让你感觉可怕,如果能源发布会,他们会问到平台钻井技术,如果是食品,他们会问到螺旋藻的技术,对我们这种外行来说,不集中精神是听不下来的。

一些记者喜欢表现,这无可后非,但有两类记者我很不喜欢:第一类是从不关注别人在问什么。昨天参加通威集团发布会,同样的质量安全问题,记者们问了三次,当第三个女记者再次就同样问题发问时,我再也忍不住了,心里不禁说,“小姐,拜托一下,你听听别人怎么问什么好不好!”

第二类记者是不给别人留有空间的记者,一般情况话,记者总是喜欢通过问题表现自己,同时展现自己媒体,但行业还有有个潜规则,在记者云集的场合,每人问问题最多不会超过3个。同样是昨天通威集团发布会,一个中年女记者一个人、一口气问了七八个问题,这种记者让人感觉不舒服,其实代表们有拒绝的权利。

前两天人大新闻记者培训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巡视员、副局长告诉我们,各种发布会上,一般不会安排记者进行提问,但实际上,从今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媒体的背景看,如果没有安排才不正常呢!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