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婷婷/文 十几分钟的超长国家形象宣传片惹来排山倒海般的非议,人们关注的焦点包括了那些已经成为了和正在成为美国人的明星身上,戏谑的言论就没停过,“这些一心想成为外国人的中国人太能代表中国人现在的形象了。”
不过让人好奇的不是,政府花了多少钱制作这部形象片,事实上其中的拍摄手法也并不在存在多么严重的问题,你看美国的政府宣传片,一样是风景如画,人民安居乐业,他们也没提及种族歧视、枪支各种自身的社会问题。毕竟是宣传片,当然要拣着美的拍,好的说了。
让人有兴趣去探究的是,政府为什么要花不菲的价钱在美国投放这样的“政府广告”。
投放这样的广告片,事实上的第一受益者就是海外华人,这些形象或许会改变一些刻板的外国人心中古老又笨重的中国印象,其次,对于目前在国际上树立起来的“除了钱啥也没有,没素质没文化”的中国人,这也许也有那么点作用。
还有,国家投放这样的宣传片肯定也意在招徕富裕的美国旅客入境。前几天,听说中国的出境旅行人数已经超过了入境人数几百万,有关部门也正在为此发愁。这一方面确实说明咱中国有钱人确实多,另一方面也说明一个问题,大家都把钱花到国外去啦,谁还在国内消费呢?
没人在乎国内的人是怎么生活,这很有趣。美国人在宣传片里不谈枪支,不谈种族、移民、公众教育、毒品等等是因为它虽然确实属于公众关心社会问题,但还远不至于引发大规模的社会讨论,大部分的美国人安居乐业、不需要为孩子上学、看不起病操心,美国年轻人对政治的关心度连年下降正是实例。
而在中国,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我们全民社保体制基本还没有建立起来,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在不断扩大、城乡差距在不断扩大、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花巨资去制作国家广告就真算得上是一种浪费了。之前谈到的那些对外国人的影响是一种善意的揣测,然而事实上,就在前不久出刊的某国际时事杂志上,中国被描绘成了一副面相凶恶的龙,在BBC一周前制作的一则关于中国崛起的新闻里,既有北京国贸车水马龙的街头,也有在百公里开外的乡村妇女,而真正树立中国形象的,根本不是中国城市的现代化,而是那些占据中国绝大多数领土连自来水都喝不上,充满了黄土的中国农村。
什么样的形象才能真正令人尊重,令自己人为自己的国家感到骄傲,让国际充满敬重向往而不是简单的新鲜?网上有段子总结得特别妙,国家形象就是智利怎么对待自己的矿工,新西兰地震的零伤亡,美国肯为他的一个士兵调动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