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 生活方式 > 影评 >
《哈7》:令人欣喜的成人礼
导语:《哈利波特》系列已从轻松、奇幻的儿童片,演变为哥特气质浓郁的成人片。

曾榛/文 “第一次看《哈利波特》我还在读小学,现在都大二了。”

“以前是跟父母来看,现在是跟男朋友来看了。”

“9年前看《哈利波特》时我连男朋友都没有,现在都当妈了。”

“《哈利波特》系列见证了我弟的泡妞历程,每部都有新女友陪看。”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我观影经历是从开映前邻座一堆七嘴八舌的感叹开始的。从1997年出书,到2001年搬上银幕,再到今天的“哈利波特系列片”第7部上映,最让人感慨的竟已不是魔法,而是回忆和成长。不知不觉,哈利波特已陪我们走过了那么多年,我们和他都长大了。

的确,看罢全片,个人感觉《哈7》最令人欣喜的地方就是“成长”。哈利波特、赫敏、罗恩长大了;丹尼尔·雷德克里夫、爱玛·沃森、鲁伯特·格林特演技成熟了;大卫·叶茨导演功力提升了,华纳电影公司的制作更加精良了。无论从画面、剪辑、情节、人物刻画,还是氛围营造、特效呈现、视听冲击,整部《哈利波特》电影都成长了。尽管魔幻风格一如既往,但《哈利波特》系列已从轻松、奇幻的儿童片,演变为哥特气质浓郁的成人片。

哈利波特、赫敏、罗恩以及他们的同学们全都17岁了,在魔法世界里他们就算成年了。成年之后的生活自然更加复杂和艰难,打打闹闹的友谊,单单纯纯的学习都不再是生活重心,爱情、背叛、牺牲、死亡、责任等更为复杂的问题,更加严峻的挑战纷至沓来,考验着年轻的魔法师们。这种成长对“哈迷”来说也许有点惆怅,但对电影来说却是个福音,这意味着有更多可以出戏的亮点。首先,爱情的种子开始萌芽。这在《哈6》魔法学校kiss满天飞的桥段中已初见端倪,到了《哈7》爱情的面目更为复杂了,哈、赫、罗这三个死党已无法像过去那样一团和气,疑似三角恋的苗头差点让哈利和罗恩闹掰。导演趁机在这里玩了把细腻,加入了以往几部没有的内心冲突,让三位主角饱尝成长的烦恼。当然,最令人开心的成长是三位主角的性情和心智。哈利波特不再是那个运气超好的冲动少年,变得更加沉稳、内敛、坚毅;赫敏也从那个好争辩、得意洋洋的聪明女孩,变成了外柔内刚、低调、智慧的女人;罗恩则从那个不自信的傻小子,蜕变为忠诚、英勇的斗士。就连配角的心路历程都令人激动,小精灵为救哈利英勇牺牲前的告白,为该片的文戏部分大添一笔亮彩。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文戏和武戏有点两层皮,因此一到三人组的感情戏,不少观众就在拖沓的节奏中呵欠连天了。

其次,成年的哈利波特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担负的任务更加艰巨:伏地魔开始了对哈利波特的追杀,而成年的哈利波特也需要完成自己的终极使命——摧毁伏地魔。但杀死伏地魔必须在被他杀死之前,找到3个死亡圣器并销毁他藏在不同地方的7个魂器。《哈7》就围绕哈利三人组一边逃亡,一边破解邓布利多遗嘱,以寻找魂器的故事展开。其中,魔法学校的师生们分成正邪两派,呈上背叛与牺牲、保护与追杀的精彩较量。该片不但情节比前几部更为惊险、曲折、悬疑,而且氛围上也比前几部黑暗、神秘、紧张了许多。用来承载和表现这一切的画面、剪辑、特效、音响都配合得很给力,绝对是哈利波特系列的巅峰之作。

最初得知《哈7》要分上下两部时,我是有些反感的,心想眼看要终结篇了,还要掐成两段来多赚一次票房。但看罢影片才感叹导演的英明,的确,如果没有篇幅上的优势,《死亡圣器》这么一个复杂的故事绝对不可能讲得如此从容和清晰,而且还不失紧张与精彩。哈利波特中的魔法、传说、道具实在让人眼花缭乱,因此大多搞得似是而非,然而《哈7》中“三兄弟的故事”用欧洲剪纸风格动画呈现,将死亡圣器的秘密娓娓道来,又详尽又惊艳,真是大卫·叶茨的神来之笔。尽管本片弥漫着黑暗与死亡的气息,导演仍然恰到好处地植入了英式幽默,如三人组易形智闯魔法部、哈利波特扮丑等段落让全场笑声不断。影片最后,伏地魔从邓布利多的墓中盗取了接骨木法杖,一道邪恶光柱直冲天际,预示着一场恶战拉开序幕。而哈利三人组却还有4个魂器没有销毁……这样的结尾,实在是7部哈片中最棒的落点,前面的故事已充分调动起了观众情绪,悬念正步入高潮,这时戛然而止,真是吊足观众胃口。想想还有8个月才能等待谜底揭晓,性急的观众估计要憋得想挠墙了。

纵观7部《哈利波特》,口碑最差的要数《哈5:凤凰社》和《哈6:混血王子》,节奏拖沓、逻辑不清,许多关键细节缺失,没看过书的观众一头雾水,看过书的哈迷难忍沉闷、压抑,直到《哈7》的出现才让郁闷了3年的哈迷终于为之一振。你很难相信,这三部哈片竟然都出自大卫·叶茨。你不得不竖起大拇指,大卫进步了!角色、情节、视听效果的成长,最终还得归功于导演的成长。《哈7》不愧是一场令人欣喜的魔幻片成人礼。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