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 周国望
2010年10月21日
:
记忆里,海南这个美丽的岛屿,是和阳光沙滩、椰风海韵联系在一起的,仍能依迹相寻的乡土风情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即使有风雨,也是带来明年丰收的喜调,即使多么酷暑,却可以在树荫下的老爸茶馆消遣整个下午。
10月黄金周本应是海南旅游旺季,不料雨成祸,水成灾。9月30日起到10月18日持续超半个月的强降雨给海南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上千座村庄被淹,数百万人受灾。洪水如猛兽来袭,哭过嚎过;而面对家园败象,愁云惨淡。昨日的风光不在,竟似天堂与地狱之别。
暴雨将城围作孤岛
一夜之间,一条大河拦断文城镇主要街道。人们久久不肯散去,在警戒线前,换了一拨又一拨,似乎是相约成章轮流值守在这。5日,紫贝岭和文中坡人们隔水相望,带着些朴素的希望人们以为这水很快就退去,当吃完家里干粮时才惊觉糟糕。这城终于成水城,这水终于将城围困成岛。
这是文昌市文城镇商业中心地带,是全市最繁华地带,也是齐集文城镇50%以上的商业步行街。5日、8日,文城镇中心被两次淹没,最高水位在文南街达到4米,部分群众缺水断电受困达4日之久。
在文中坡上,人们密切关注着被水围困地区的各街道、各小区以及各栋楼的情况。一个个逃生自救的故事惊险万分,一些人从二楼砸窗砸墙只求能登上冲锋舟逃生,还有人拾走了在水中挣扎的生猪,有人拆下门板做成小船寻找着平稳的水流脱险,此时,人们的求生欲望给他们带来莫大的智慧,只要能想到的办法都会拿来一试。然而,比受灾更可怕的是长时间缺水缺电状态下,人们意志力的严重消磨,身处灾区的人们变得有些焦躁不安。“几天几夜不吃不喝不睡,真的不是有一点夸张的,密都无啦(什么都没有啦),只剩净净一么(个)人真真想脚一伸就见老爹去了”,一名回想当时险境的阿姨说。
截至到10月17日,海南全省累计平均降水量达954.8毫米,是常年同期的5倍多,200多万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灾情透过网络得到了快速传播。这一方土地,它的子民以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口耳相传。人们通过各种方式传达对家乡的关心,日志、微薄、互动社区无不在时刻更新水灾的新闻以及人们从现场发出的信息。
49年不遇的暴雨重击了海南。其中重点侨乡文昌、琼海、万宁、海口成为重灾区。在海外的海南华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关注家乡的水灾,在捐献物资和款项中不乏他们的爱心。一些互动社区组织了公开捐款,一批网友将购得物资送往受灾村镇,国内部门高校学生也自主组织爱心捐款,初步估计约有50个高校参加。
当家不能成为避风的港湾 他们还能去哪?
在海南,农村人能盖上新房或者翻新祖屋,是一种责任和荣耀。不管在外挣了多少钱,回家盖房是众望所归的心愿。在文昌一个安置点,有一个儿子责怪自己的老父迂腐死板,不懂逃命要紧。然而当家不能成为安全的庇护所的时候,他还能去哪儿呢?老人面对水灾后一贫如洗的家的眼神,既陌生又无助。虽然在水灾中保住了生命,人们不得不面对家园败坏之痛。
在会文镇一家茶店,一名姓陈的阿叔讲,前几天其在养殖上赚了些钱,除了一家平常吃穿,全部的钱都投入到鱼场的加大加固当中,买了好鱼料好设备,希望今年鱼能卖个好价钱。连绵不绝的强降雨刚下时,鱼塘的水眼看着就要溢出,7日大雨骤歇,这让他大舒一口气,然而谁料8日赤纸水库决口,一夜之间,鱼塘破损,鱼虾跟着水流不知跑到了哪去,池里所剩的鱼也因水质关系“尸横遍野”。鱼塘的损失估计达到百万元,官方统计经济损失时因为无法统计就没有计入家庭财产。说到补偿无门,陈大叔摇摇头啜了一口红茶,冷笑一声,“都这样了,没办法了”。
水灾中,即使洪水将至,仍能水中捕鱼;即使风雨飘摇,仍不改婚期;水灾后,邻里街坊闲时,仍会摆起四脚桌摸起麻将,对于昨天的猛兽洪水,他们不愿再多介怀,更多的是对明天的期许,齐心协力共度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