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商记者 向梅/文 现代版《熊掰苞米》后传:一路掰一路扔的熊,到最后做了一家电影营销咨询公司的总裁,专门告诉别人如何掰到又大又好还适合自己的苞米
最后一个苞米
“你就是电影营销行业TOP100的专业人士!”
在北京北四环凯旋城的办公室,王大勇正在鼓励一位年轻同事,后者刚刚交给他一沓《活该你单身》的营销总结。这部由凯视芳华负责营销的电影,在上映前就利用现代汽车的植入式广告收回了全部拍摄成本。
凯视芳华刚于今年春天成立,创办人就是37岁的王大勇,他说这是中国电影行业第一家全程整合营销咨询公司。
之前,他也做过很多赚钱的生意,干过记者,做过携程公关总监,当过户外运动推手,还倒腾过摄影器材。就像一只好奇的熊,王大勇在尝试了人生的各种可能性后,他认为电影营销是自己掰的最后一个苞米,他甚至说,这是他人生的真正开始。
对电影产生“化学反应”是在10年前,他看了陈果导演的《香港制造》,第一次发现电影不仅仅是讲故事。
在他看来,今天的电影业就是10年前的互联网行业,充满机会,许多细分链条都蕴藏着利润。“我在2002年就和电影圈内的朋友说过,将来一部片子仅靠植入式广告就能收回成本,他们都不能理解,现在终于将我的预言兑现了。”
“中国最成功的电影公司就是广告人做的——华谊兄弟。随着电影市场的扩张,电影营销将成为一个细分的行业。在凯视芳华之前,已经有媒体人和电影人在做电影营销方面的工作,但是真正专业的营销人进入这个行业的很少,电影圈有自己的语言,圈外人沟通起来很困难。”
资深媒体总监、投资银行家,还有玩新媒体的高管,都是王大勇志同道合的伙伴。虽然从业经历各不相同,但都有电影制片或者电影发行的经验。“大家都是真的喜欢电影。”王大勇说,“现在凯视芳华已经赢利了,但就是它不赢利,我们几个人也能支持它很长一段时间。”真实的背景是几个人放弃了百万年薪来专职做一个小公司。而更深层的原因或者是,这些人都和王大勇一样,具备着某种不甘寂寞、不安富贵、看重经历的个性气质。
丢在路上的大苞米
“他保持了很多孩子的天性,用玩票的心态干成了各种各样的事情。”这是妻子艾兰对王大勇的评价。
他甚至有些喜新厌旧。在职业道路上,王大勇几乎每两年就会有一次跳跃,这个职场大忌似乎并没有妨碍王大勇的个人发展,反而一点点让他发现了自己人生的兴趣。但有时候,这样跳跃的成本也是巨大的,例如放弃即将上市公司的期权。
1999年,王大勇进入携程,度过了其自认为职场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段。将近两年的时间,王大勇逐步提升为携程的公关总监。可是后来,他感觉到乐趣越来越少,工作中创新减少,更多的是重复。“会的东西都用光了。”此时,携程的品牌创建也很成功,以“商务旅行订房好管家”的定位开拓了国内市场。
离开之前,王大勇和他当时的上司李兴春(现任西部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总裁)长谈了一次。李兴春帮着王大勇客观分析了他所面临的境况。
当时携程上市已经板上钉钉,时间也不会太久,作为期权的持有者,王大勇此时离开很可惜,在携程,王大勇完全能够实现富足安定的生活。当然,硬币的另一面是,携程作为一个越来越成熟的上市公司,在管理和经营上会更加稳健,王大勇有可能成为公司中没有多少创新的一个环节。
最终,王大勇在厚厚的全英文的股权放弃书上签字。这意味着他扔掉了价值几百万美金的股权。
放弃股权的不仅仅只有王大勇,在携程上市前的七八个月,李兴春也离开了。而那次两个男人之间的对话似乎变成了一种暗喻,李兴春的问题不仅仅是提给王大勇的,也是在询问他自己。
现在,王大勇偶尔碰到携程的老同事,谈到期权,王大勇说:“那就是黄金手铐,每年都可以兑现一些,也会增发一些给你,让你欲罢不能。”
掰苞谷也需要战略眼光
当年王大勇刚来北京时,在城乡结合部每月花150元租房栖身。并不清楚未来的路在哪里的他,以一种行为艺术的方式开始尝试一个人不工作能不能活着——他去收购废品。
和普通的农民不同的是,王大勇用专门的笔记本对啤酒瓶、废报纸、垃圾的出现地点进行记录,并最终选择了8个这些物品最常出现的地点,每隔一段时间就检视一次。经过比较,王大勇还发现与投入时间相比,回报率最高的是生铁、啤酒瓶,此后他把更多精力都用于这些物品的收集。后来,他又发现北京国际展览中心是大量废纸的产生地,但在国展附近并没有废品收购站,他就很快办理了一张学生公交卡,将国展的废纸运送到他居住地附近的废品回收站。
近半年的尝试后,王大勇发现脱离主流的人生,依靠收废品的生活受到天气、节假日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大。1997年的十月国庆,由于大量租住在附近的学生都回家了,王大勇几乎收不到任何东西,他决心出去找工作。
回忆那半年,王大勇总结了三个收获:第一,锻炼了人的战略思考能力;第二,证明读书总是有用的。半年间,王大勇数次参加国展的国际通讯展,再加上闲在家里无聊就翻看收集的信息资料,王大勇已俨然成为通讯行业的半个行内人,他由此得到《经济日报》的青睐,成为了一名IT通讯记者;第三,这期间几乎没有娱乐活动的王大勇,最大的乐趣就是从1路开始,坐各路公交车,到现在有人问起交通路线,他仍然能如数家珍。
现在,王大勇正忙着和妻子写一本书——《电影营销实务》。他说,如果未来电影学院推出电影营销的学科,这或许就是教材之一。
“沉淀在电影行业内部的大量经验,急需有人用专业的视角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才能推动更多的人才进入电影行业。”
对凯视芳华,王大勇的期待并不是资本市场,而是在几年后走出去,参与国际性的电影营销。他刚刚作为演讲人参与了美国密歇根大学传播学院的交流。
【对 话】
网商:怎么卖电影?像卖饮料一样?
王大勇:电影和各种商品一样,也是一种产品。就像解渴是所有饮料的真正功能,但却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是主打解渴的一样。电影也需要像产品一样包装,和消费者有效沟通。现在很多电影是靠媒体人去炒作来制造关注,但媒体和观众的视角是不同的。
网商: 营销会影响票房吗?
王大勇:如果营销角度和宣传定位很准确,对提升票房有很大的作用。《人在囧途》就发生过制片人骂宣传方有问题的新闻。实际上,这个片子本来是春运题材,具有贺岁片的卖相,我们认为其最理想的上映期是在贺岁档前后。同时,宣传方把焦点集中在徐峥和王宝强的明星绯闻上,和这部片子的主题相关性差异太大。《人在囧途》的票房最终是3000万左右,如果档期和宣传有效,这个片子的票房应该超过5000万。
网商:那你认为,《唐山大地震》的营销做得怎么样?
王大勇:《唐山大地震》的成功是在发行和制作上的成功。电影发行赢得政府支持,在档期和银幕上占有很大优势,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有了一个单月8亿甚至更高的票房容量,而《唐山大地震》的档期足够支持它收获其中的7成甚至更高。破碎的家庭,唠叨的妈妈,叛逆的儿女都能赢得观众。电影营销宣传方面没有创新,围绕大片模式,做活动组织,多角度的新闻发布。在植入广告上用大片效应吸引了有大众品牌推广需求的客户如中国人寿、剑南春,有创意的是把挖掘机企业植入到电影中。
网商:那像《三枪拍案惊奇》这样的片子,卖得好,风评差,这算是成功的电影营销吗?
王大勇:张伟平在电影营销方面很厉害,《三枪拍案惊奇》制作过程中有营销理念的贯穿。解读《三枪拍案惊奇》会发现它本质上是一部黑色电影,关注的实际是死亡与救赎,像原版的《血迷宫》。作为一部黑色电影,它的票房最多不超过5000万。但张伟平把它做成了贺岁电影的定位,加入了二人转、鲜亮的色彩等元素去冲淡黑色,从黑色电影的角度《三枪》是很成功的。但抱着看贺岁片的心态去看《三枪》的观众却容易失望,观众对所预期和所得到的有巨大差异,因此造成了不满。
网商:《山楂树之恋》会不会还是坏口碑好票房的情况吗?
王大勇:实际上张艺谋他擅长的是类似《千里走单骑》的艺术片,但是艺术片的票房是有限的。张艺谋为了回馈张伟平一直以来无条件的支持,也就做了一些类似于命题作文的商业片。这样长期发展的话,是对导演品牌信用的透支。《山楂树之恋》是很适合张导演的影片,但纯爱的艺术片票房能不能突破还要看电影制作的水准和宣传发行。
网商:如果华谊兄弟来跟你竞争,怎么办?
王大勇:华谊兄弟自己也拍摄发行电影,那么在营销的过程中在资源上更容易向自己的电影倾斜。所以它不可能服务于其他的公司。对于整个电影市场来说,电影营销是链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第三方营销存在巨大的需求和市场。
网商:凯视芳华会自己出品电影吗?
王大勇:不会,但会越来越多的以全程整合营销的方式深度介入电影。以目前国内的电影市场,电影营销行业还需要培育。公司的理念是为电影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未来可能每年会有一到两部我们全程参与策划、发行、营销的电影。
网商:你曾经开创了国内的大学生院线,现在情况如何?
王大勇:情况不好。当时是一个矿业集团老板出资2000万收购了一家国有影视公司,在全国的100个高校中安装了100块银幕,对大学生这个主流的年轻人消费群体来说是很好的市场,但后来我和投资方的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冲突,我希望通过植入广告和活动来收回成本,但投资方坚持认为卖票是主流。最终选择了离开。
网商:大学生院线和《好雨时节》本来都是很好的商业产品,但没有取得更好的成绩,你怎么看自己在其中的责任?
王大勇:有时候做事情就像谈恋爱一样,合作方很重要。我觉得我现在很幸运,找到了很合适的伙伴。这样我可以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战略思考,而商业谈判由他们去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