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 生活方式 > 艺术 >
环保戏剧的难处
导语:环保是当下热词,就连原生态舞台剧也要以“环保”作为噱头。

经济观察报 阿怪/文 环保是当下热词,就连原生态舞台剧也要以“环保”作为噱头。

8月26日至29日,首部解密中国使鹿部落的原生态舞台剧《敖鲁古雅》,在北京保利剧院完成首轮演出。

《敖鲁古雅》演职人员说:“此次驯鹿来京,我们大力去解决其饮食与风险问题,就是为了能让大家知道:在遥远的地方还有很多这样可爱又稀有的动物。通过观众近距离接触驯鹿,拉近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从而引发大家珍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这不是第一部以环保之名的戏剧,但即使有于丹这样的名人站台支持仍然缺乏关注度。以环保为主题的戏剧迄今大部分仍发声困难,制作中每个环节都步履维艰。

和热闹的时装业、汽车业的环保参与度相比,环保戏剧多数时候仍是在被逼迫前进,目前大多时候还是在政府主导下产生。市场还没有为这一题材话剧留出足够的空间。8月初在东城区风尚剧场演出的 《电池小七》和《桃花源》,是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国家教育部多个部委联合主办的“中国环境与健康宣传周”的产物,也是第一次将“环保戏剧展演”列入其系列活动当中,这也是迄今为止规格最集中、最高规模的戏剧展演活动。

“百姓环保戏剧展演”的总制作人沈若林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的排练场地都是借来的,他要操心的所有几乎都围绕着钱打转,因为是公益活动,演员和导演们是拿不到报酬的,但服装、场地几乎都需要操心,最好的情况,也不过是票房和投入打成平手,盈利还是天方夜谈。

也没多少人真的关注话剧是不是环保,除非有明星撑场。在文艺青年们聚集地豆瓣上,《电池小七》活动页面显示,仅有一人表示愿意参加,这唯一的一人,头像显示是永乐票务的官方ID。

眼下,极小成本的投入,外加政府的支持,让这些公益活动勉强可以支持下去。缺乏成功的商业运作让这些环保题材无法进入高级的保利剧院,无缘面对更广大的观众群体。

如果企业愿意为公益买单,那从导演到演员日子都会好过得多。不久前博世家电曾有意结合自身优势与世博园的汉堡之家协手打造一出环保话剧,不知是不是同样遇到这些困难,至今动作缓慢,本计划于9月底在北京展开商演,记者打电话询问时其宣传人员也暂时回避这一话题。

相比较而言,电视电影宣传环保容易做得多。人们通过镜头能看到更直观的形象,戈尔、陈文芁又很好地利用了自己的名人身份拍摄了有关环保的纪录片,这些作品的影响力,恐怕才是环保话剧创作者们最羡慕的。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