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俐/文 敦煌市民老对我说这里很缺水,我也知道处于沙漠地带的敦煌降雨量非常少,蒸发量却高出60多倍,而且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但在敦煌住了好几天,一点也没觉得用水不便。
我住宿的青年旅舍,每天无限量地供水给顾客们洗澡洗衣服,从不缺饮用水;另外,城市里绿意盈盈,流过市中心的党河还可以在端午节时举办赛龙舟,身在沙漠边缘,却没有用水困难,这大概是绿洲的魅力之一吧!
但当我去到敦煌管辖下的周边地区,才见识到了水资源分配不均,同水不同价的状况。
为了乘坐火车直达新疆的吐鲁番,我须先到敦煌市区120多公里外的柳园,这是一个围绕着矿业而生的小镇,周边沙漠里有不少露天开采的钒、铁、金矿等,小镇是矿石的运输枢纽,也是矿工们闲时过来吃饭放松的地方。
柳园镇上只有几条主要街道,挤满了两三层楼高的店铺,小镇里典型的方块状建筑物,都有着看起来像浴室里用的白色瓷砖却贴在店面的外观。镇上最多的生意,除了经济实惠的小饭馆,就是洗浴中心和按摩场所。
我在小饭馆里用餐时,免费的茶水喝起来带苦咸的味道,起初我还以为这里的人习惯在茶里搁盐,后来才知道是水质问题。和许多缺水的地方一样,柳园依赖着地下水生存,但是当地下水过量开采,将加重水质矿化,同时影响地上植被的生长,加剧水蒸发和沙漠化进程。
据柳园的居民说,这里的水不单价位高,而且限量发送。普通居民花6块多买一吨水,如果是铁路员工则付2块多到3块左右。水限量发送有两方面,一是按时间,另一个标准是按人口计算,大约一口人一个季度可用两吨水左右。
而发放时间都迁就吃饭的点,每天来水3次——早晨、中午、傍晚;每次来水的时间约1个小时左右。一个当地人说:“这水主要用于做饭和饮用,大部分的当地人家需要洗澡时都到洗浴中心,洗一次6块钱,大多人不会天天掏钱洗澡。”
定点来水总比没有自来水好。来自四川的小卫才刚到敦煌市100多公里外的一个矿场打工一个多月,他已经被炎热干旱的气候打击得想当逃兵。“甘肃就是把你烤得又干又酥。”
他打工的地方没有自来水,打井600多米深抽出来的水不适合饮用,只限于工业用途,而两百多号员工的食用水必须从敦煌市用车运过去,每吨水标价40元。“我近来老流鼻血,胸口老感觉闷闷的。以前我从来不知道缺水是怎么一回事,来了这里后我真想回家。”
相较之下,敦煌市区里的供水充裕,毕竟它是一个国际旅游胜地,除了城里约18万人口,还要满足每年高达上百万人次的游客需求。游客们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当中有许多人和以前的小卫一样,没见识过缺水的困难,也缺乏节水意识。
我住在敦煌市里的青年旅舍时,常见游客们刷牙时让水龙头哗啦啦地流着,或洗澡用上半小时而花洒由始至终都开着,且花大量的水洗衣服后不再循环使用,而有的人则洗水果都还要用洗洁精慢慢搓洗过水好几遍,别说是青旅的老板,连我看了都觉得心疼。
小小可以容纳不上一百人的青年旅舍,水费在最高峰时可以达到2千多逼近3千元一个月,若按敦煌市约4元一吨水的价格,一个月里,一家小小的旅舍就已经耗水700吨左右。而敦煌还有上百家大大小小的星级宾馆、大酒店和招待所等。旅游业对于缺水的敦煌而言,着实带来不少的用水压力。
为珍惜不可复制的水资源,还有敦煌的可持续性发展(古丝绸路上多个因缺水而消失或被废弃的绿洲就是前车之鉴),游客们最低限度可以做的就是提高节水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