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 快公司 > 封面故事 >
新能源车“切片”
导语:

新能源汽车战略已经高呼了多年,现在的情况究竟如何?

做这期新能源汽车专题,心里很是忐忑。一来这个行业“水太深”,很难摸着石头过河;二来更因为这个行业“走俏”以来,口号喊得山响,但是路数一直不甚清晰,尤其是对技术领域的实际能力稍作观察,发现其中忽悠者多,有真才实学且真抓实干者少,鱼龙混杂。最重要的一点,还源于对这个行业所指向的不确定未来的敬畏。

我们对第二点感触颇深。中国的很多事,习惯采取“群众运动”模式,国家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不管具不具备基础条件,呼啦啦全上,结果造成全面资源的巨大重叠和浪费,导致全行业水平低下,李逵混得不如李鬼,最后往往贻误企业、行业的商机,更可能贻误国家的未来。

从863计划算起,新能源的提出和探索已逾廿年。收效不佳,成因复杂。其中酿出诸多不良风气,为争得研发基金,乱设课题、项目,延伸到企业界,不少公司加入战局,就为“争取国家补贴”,其实难以为继。而一些地方对政绩、GDP的追逐,更使得政企双方一拍即合,各得其利之后,留下大批烂尾项目、资金黑洞,极大损害国家和纳税人的利益。

客观情况也有,从全球范围来说,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方向一直未能取得彻底共识。电动,混动,氢能,生物燃料,醇醚燃料……包括所有汽车巨头在内,全球业界各执一词,各自为阵,谁也不服谁。更缺乏对行业的标准界定和指导,企业进入门槛很低,貌似“谁都会有机会”。

不过,将视野放至较大的宏观面来看,倒也不必太过悲观。任何一个引领潮流的行业,都逃不过基本面的庞杂纠结,淘汰进化。清华大学教授陈全世先生所言的“极高失败率”,并不独指新能源汽车行业。像之前的互联网,眼前的3G,都是如此,无法计数的沙丁鱼只能做罐头,真正能壮大成鲨鱼的总是寥寥无几。而它们的长成,与无数沙丁鱼的献身脱不开干系。“用别人的尸体肥自己的田”,这句话听来血腥,却是现实难以温柔的铁律。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新能源汽车做一次征途中的抽样化验,哪怕只是截取一个不足以展示全局的断面,也是有其标本价值的。对于鉴别虚实,撇清泡沫,帮助所有关联方感知其中的现象和本质,都是一次必要的努力。

只有在用冷水淬火之后,才能知道你热火朝天叮铛锻造的,是好钢,还是废铁。

新能源车“切片”
新能源汽车:谁都会有机会?
电动车产业化是个渐进的过程
纯电动汽车市场前景有限
湖南南车:开动四轮火车
陆地方舟:潜伏十年
南京中科:苦等政策开闸
阿尔特:挣赌客的钱
电动车,你准备好电池了吗?
Better Place:电动车解决方案的国际样板
Tesla:领跑的兔子
比克电池:强邻在侧
深圳充电站:寂寞等待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