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风沙共舞
导语:民勤的地下水正在以每年0.5 至1米的速度下降,如果再不控制,地下水可能会在17后完全消耗掉。

地里种了日葵苗子,是民勤当地的经济农作物,葵花籽的价格据说比小麦高多了。

林俐/文 民勤人有多种方式形容风——老风、黄风、黑风、红风……这些是不同程度的风沙,都是大风掀起的沙尘暴,不过当地人给予了更加形象的描述。

老风是指强劲有力的大风,呼呼卷席大地数小时乃至数天;黄风是指排山倒海的黄沙浪,所经之地都裹上了黄土。

我在民勤的这段日子,当地人还常常说起一个月前刮起的一场黑风。4月24日那一天,沙尘暴将白天变为黑夜,伸手不见五指。在地里干活的人们或手牵手,或像盲人般地以锄头当指路杆,摸黑往家里赶。

民勤许多时候都是扬尘天气,不大的风也能吹得沙子尘土四处窜。

几个小时后,大风掀起的黑白地膜,飞到了白杨树的树梢上。一排排作为田地间隔沙盾的白杨树,拉扯着一条条长长的黑白地膜在风中摇摆,像是为大地哭丧。新种在地里的苗子残了,田里的拖拉机翻了,屋顶、天窗也飞了。

在这个一年有三分之一时间被滚滚沙尘笼罩的地方,风对当地人来说,亦友亦敌。

风可以把临近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的沙子往民勤带,但流动的空气也可以很快地将大地洗干净。

在水草富足的年代,风一吹,扬起了花粉种子,散落在河畔上,开花结果。老年人说,当年即便穷,种地吃不饱,也可以到河边、湖边挖蒲公英的嫩芽和野菜充饥。


今天民勤的河与湖水都蒸发了,但生活其实是相对的变好了,不必去寻找河畔上消失的蒲公英嫩芽来果腹。蔬菜大棚里一年四季都能生产瓜果,为冬天供粮;大片种植的经济农作物如彩椒、洋葱、葵花籽这几年也能卖得好价钱,让村民能够大力响应家电和汽车下乡等政策。

农民生活条件改善了,房子也建得牢固了,老风、黄风、黑风吹不倒;可以屯粮、屯种子、保护牲口,准备好与风沙做长期战斗。

干旱缺水的民勤面临严峻的沙漠化问题。

日子变好的代价是生态环境的恶化。地上水没了,转挖地下水,打井要打到地里数百米深,取水灌溉或饮用。据官方数字显示,民勤的地下水正在以每年0.5 至1米的速度下降,如果再不控制,地下水可能会在17后完全消耗掉。

若要改善环境,又可能意味着多年来辛辛苦苦打造的生活质量将会倒退。退耕还林给予的补贴,一亩地折合现金加粮食大概200元一年,而一亩地要是种经济作物如洋葱的话,市场价格偏高时可能挣个5、6千块。

民勤县城里一个卖饮料的摊子,用纱帐挡住空气中四处飘扬的尘土来维持卫生。

要继续扩大经营农耕的生活,还是放弃?当真正面临必须选择的时候,社会环境责任一说是很难压制对现实生活保障的疑虑。

当民勤人努力着希望既能把日子过好,又能缓解沙漠化问题之际,风沙继续在吹…..

 

其中一片退耕还林的地里还残留着向日葵的杆子。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