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考虑企业喜欢政府牵头的中国特色,国家标准尤其是涉及安全方面的标准,能否政府先行一步?先参考国外的也行,不求多么完美。" />
即时新闻:

车企热衷“安全”竞赛 中国标准亟待统一(2)

发布日期:2009-10-30
作者:周洁 耿慧丽

 

到目前为止,中国只是于2006年4月出台了3项涉及安全气囊零部件的推荐性国家标准,但它并非整个安全气囊集成系统的评价标准,并不能作为判定气囊制造质量是否合格、气囊与具体车型是否匹配的依据,更不能作为判定事故发生后安全气囊是否应该打开的依据,但美国、欧洲、日本均早已有相应的立法。

值得重视的是,汽车安全标准缺失的远不止安全气囊这一项,比如绝大部分国家都已经将安全带的佩戴提醒装置列入强制安装标准,而中国只是纳入了推荐性标准。

安全之殇

截止到今年8月底,国内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1.8亿辆。随着这一数字的飞速飙升,国内的交通安全问题却日益凸显。据公安部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0万余起,共造成近3万人死亡,12万余人受伤,事故死亡率常年高居世界第一。

消费者在购车时也越来越看重安全因素,多项公开可查的调查结果显示,汽车的安全性能已成为影响消费者购车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但是由于多项涉及汽车安全的国家标准缺失,企业在生产时缺乏统一的标准,质量往往参差不齐,自主品牌企业也常常因安全难以达到欧美的国家标准而被拒之门外。

统计显示,目前国内刹车片的生产企业有600多家,但产品质量起伏不定,生产企业产品合格率在75%至85%之间,市场产品合格率仅在50%至60%之间。

尽管我国汽车安全的强制性标准工作于1990年初期就已起步,1995年开始逐步实施,且主要是参照欧洲的ECE/EC体系,但离完善还有很大的差距。

不过这一状况正在逐步改变。汽车用制动器衬片国家标准已于今年9月10日开始实施,汽车用离合器面片和工业机械用摩擦片等国家标准目前也在起草阶段,正在征求相关企业的意见,预计2009年年底审议通过。

此外,中国的相关行人保护法规也已经开始起草制定。法规工作组成员之一、清华大学汽车碰撞试验室主任张金换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最后的议稿已于今年5月份提交给了国家相关部门,现在正处于审批阶段。

但是有关汽车的行人保护技术标准制定仍面临诸多难题。目前,中国的行人保护法规草案基本是照搬GTR(世界行人保护法规)的内容。“这也是无奈之举”,张金换表示,这个法规按说应该根据本国的交通安全特点来制定,同时参考国际经验,但目前中国并没有详细的交通事故统计数据,比如事故中受伤的人数、头部受伤的比例等,所以缺乏分析研究的基础。

湖南大学“985工程”汽车与交通安全研究方向首席科学家杨济匡教授也表示,缺乏基础数据的统计和积累,是制定汽车安全国家标准的难点所在。

“这样的数据搜集工作在国外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他们利用可靠的数据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然后从法规研究里去尝试解决,但中国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杨济匡说。

 1  |  2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