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议定书》险“被杀” 中国遭重围
导语:

记者 张斌  谈判代表的脸上开始露出疲惫与焦躁。据说昨天很多个Group都讨论到凌晨4-5点,还仍然在坚持。

今天,谈判陷入了僵局。可能在高级别会议之前,没人愿意再退让。

上午9:30,出来了新的《公约》主席文本草案。发现关于发达国家减排已经被放到了高级别会议。

这一议题跟《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讨论重合度很高。发展中国家担心,如果在《公约》这里谈的多了,《京都议定书》里的国家会逃到这边来。

昨天发生的非洲国家离席事件,一个主要原因,也是这个问题应该先在《公约》下推进还是先在《京都议定书》下推进。虽然在基础四国斡旋下,《京都议定书》的谈判优先展开了,但是,今天主要发达国家仍未表现出任何意愿。

以欧盟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坚持要《公约》先谈,给出的说法是:“想先确保美国能在《公约》这边被锁定,因为美国不是《京都议定书》的缔约方,只是《公约》的缔约方。”

今天上午,一位欧盟的代表说:“美国不愿意提高减排目标,也不清楚的表达他愿意分担给发展中国的长期资金支持。这样的话欧盟和日本可能不会签署关于提供涵盖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支持的协议。这个问题会留到高级别会议或者最后一天。”

但是发展中国家认为这只是发达国家的一个借口,他们是在逃避《京都议定书》下的长期资金支持问题。因为《京都议定书》规定了,除美国以外的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要有“可持续、可预见”的资金支持。

于庆泰在今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关于美国的问题,公约下面有一条已经规定了,所有发达国家承担的义务要有可比性。所以美国不是问题。”实际上,在这个问题上更重要的,是在部分发达国家内心里面,要把京都议定书彻底抛弃。

于庆泰透露,在非正式的闭门磋商中,多次听到发达国家的代表说,《京都议定书》的生命不会超过2012年,只到第一承诺期结束。也就是要“杀掉”《京都议定书》。

这也是欧盟、日本和美国这两天纷纷表示有意出钱参加“快速启动资金”的一个原因。(这个资金只到2012年,每年100亿美元。)

在各个国家僵持不下的同时,中国代表团也成了“众矢之的”。欧盟就提出:中国应该提高减排承诺。

日本代表团对自己的承诺加上了两个附加条件,第一是“只有中国能够接受一个新的关于《京都议定书》或者UNFCCC的协定的情况下,日本才完全实现25%的减排承诺。”

其次,日本提出,中国的核审情况要交由联合国来验证。欧盟,美国等国家也同样提出了这一要求。

另外一个与中国联系很大,备受关注的问题,就是某些发达国家试图将环境保护与贸易联系起来。

关于国际航空航海的排放,本来属于三不管的排放,京都议定书里没有加以约束。这个将会涉及到国际贸易比较频繁的国家,包括中国。

欧盟已经制定的排放交易体系(EUETS),根据这一体系,自2012年起,所有进出欧盟及运营欧盟内部航线的航空公司都将为其所排放的含碳温室气体付费。

除欧盟外,澳洲及美国也在制定各自的碳排放区域解决方案。

目前,发达国家正在用这一问题向中国施压。

哥本哈根时间23:30分,在我离开Bella center 前,在这些问题上中国代表团仍未显示出任何妥协的迹象,也没有任何新的消息传出。

更激烈的“演出”,应该在明后两天。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