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斌 昨晚一夜没睡。
酒店房间里一片狼藉,6、7个杯子完全没有顺序的摆放在桌子上、地上,记不清自己一共喝了多少杯咖啡。
交完稿子的时候,快中午12点,北京时间已经是晚上7点了。我洗了个澡准备去会场,看看今天有没有什么新动静。
周报的短处就是时效性跟不上,何况这次又有时差,说实话,给报纸供的稿子我有些心虚。会场每天都有“爆料”出来,等报纸出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不是“新”闻了,也不知道自己的判断是不是对的。
还没等我出发,就收到一个新消息。
首份关于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协议的官方蓝图草案出炉了,虽然这还不是最后版本,但是这可以说是为最终达成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协议所采取的第一次正式努力。
马上打开电脑联系编辑,我告诉她:“稿子还不能发,要加一个新进展。”
北京时间已经快9点了,马上要截版。
我给每一个有可能已经拿到文本的人打电话,不是还没拿到就是根本没有接听电话。
编辑部有可能只在等我这一个稿子了。
感谢国际乐施会的Stanley在他个人的新闻发布会现场还接听了我的电话,并且抽出2分钟时间向我转述了此文本的关键内容和个人分析。
此文本规定了发达国家在KP的框架下到2020年减排30%-45%,但是在LCA框架下是否会形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模糊不清,非常不确定;在资金支持方面,只出来了短期的,长期的没有规定。
Stanley分析。“可以说,对发达国家中起的减排目标的规定是很好的,但是对于资金支持着一块儿,没有长期的规定,不是很好。”
总之,大家终于可以坐下来依照这个蓝本来往下谈了,不管争论的多么不可开交。
稿子完成的时候已经北京时间10点了,王姝、晓鹤老师和文老师,可能还有其他的同事一直耐心的等待着。
他们告诉我:“别着急,还来得及。”
那一刻我突然好感动 ,感动于原来那么多人跟我站在一起,陪着我在走;感动于大家都是那么努力,只为了力求向读者传递一个稍微准确些的信息……
终于结束了,也好像是一场战争。
快下午四点了,本来我不打算去会场的。但是周围的人感动了我,给了我坚持的动力。
困意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