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暇 新经济形势下产业集群企业的共生共荣
导语:

吴瑕: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界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来到我们招商银行参加这个现金管理的年会,我今天主讲的题目是《新经济形势下产业集群企业的共生共荣》。
   这个主题应该说一个比较大的话题,产业集群内容很多,但半个小时的时间我尽可能把主要内容分析一下。首先分析一下宏观经济形势,当然上午的嘉宾已经站在很高的层次上,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做了全面的分析。这里我简单分析一下,一个是从社科院2009年10月10日发布了《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9年秋季报告》,预测今年中国的GDP增速将达到8.3%左右。当时也有一些乐观的经济学家说可以达到9%,最起码实现“保八”经济增长的目标没有问题。报告中还指出,今明两年不会发生明显的通货膨胀。固定资产成为经济企稳的主力军,实现扩内需、保增长的主要动力。预计全年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27,400亿,实际投资增长率达到34.4%,是去年投资实际增长率2.26倍。据预测,今年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以及投资品价格指数将分别下降到0.5%,0.8%和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一万两千五百亿,实现增长16.3。
    这是从宏观数据上给出这样的结论,从政策的效果看,因为大家知道国家投资了四万个亿,银行增加贷款八万多亿,实际上从政策效果上看有什么样的效果呢?可以说受金融危机的冲击,预计今年世界经济将成为二战之后首次陷入负增长,世界贸易也将出现60年来巨大的降幅,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宏观经济以及社会各个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由于党中央、国务院果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保民生的任务,制定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等一揽子计划,这个计划实施以后效果很明显。首先投资增速持续加快,第二,消费稳定较快增长,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逐步增强。工业增速稳步提升,结构调整有所期待,中、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的态势。第三,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市场预期继续向好,社会信心有所提升,第四,城镇就业继续增加。现在不是缺就业的岗位,是企业招人的时候有难度,岗位很多,招不到人,大家从经济频道经常看到,什么什么招聘会有多少位置等待着新的员工加入,不是说没有位置,就业的量还是很大的。
    我刚才也看了一下名单,我们在座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大型企业或者是中型以上的企业,为什么我要讲中小企业发展趋势呢?大家也清楚,今天你是大企业,昨天你是小企业,比如说1999年,蒙牛的诞生到现在不过十年,十年前它是刚刚创业。所以我今天讲中小企业发展趋势,一是跟后面的产业集群相关,所以让我们今天已经长大了的大企业,你再重新认识一下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中小企业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发展速度加快。虽然受经济危机的形成,但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仍然会接近9%,中小企业的贡献率也将达到60%以上,所以中国中小企业在整个中国经济运行当中,占上半壁江山。
    第二,中国的中小企业将更加深入地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的中小企业今后将更加深入参加国际分工,进入国际分工。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汽车零配件的生产,过去达不到国外汽车生产厂家的质量要求和时间上的要求,现在都能做的到,因此打破了日本长期以来在本国采购汽车配件的传统优势。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更是中小企业的特点,中国的众多软件开发是中小企业参与国外大企业合作之后走进国际市场的。
    第三,大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涌现出大批进入大型行业的中小企业,中国中小企业从创业开始从竞争中成长,一大批企业家,随着企业的成长而成长起来,把中小企业带进了大企业的行列。想想我们在座有不少企业家20年前就是大企业,十年前你就是大的企业,有多少五年前你还是小企业,中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我相信这次经济危机之后,我们中国在下一个经济复苏的过程中,会诞生新的一批大企业。
    第四,中小企业经营者素质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者由于知识结构发生了变化,素质与前辈相比也截然不同,他们了解国际市场,掌握先进技术,懂得国际惯例,在各自领域里运用自如。这也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势。
    第五,产业集群逐步成熟化。产业集群当中的这条链上的中小企业,这个群体当中的中小企业,也逐步走向成熟。产业集群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企业间的协作,会不断加强,有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群体。例如山东五金工具,宁波温州的服装,云南的花卉,内蒙的奶制品,山东寿光的保鲜蔬菜,广西玉林牛仔裤等等,在中国的各个地区,因地制宜把相同生产集聚于同一区域内,开展分工合作,这种形式将会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应把握好机遇,共同为提高产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而努力。利用产业集群优势,主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走新的产业集群道路。这是我们中小企业目前的发展趋势。
    前面不断提到的产业集群,我们大企业在产业集群中是什么样的地位呢?起什么样的作用呢?那么我先介绍一下我国产业集群是如何形成的,发展现状是怎样,以及它存在的特点是怎样的?首先我国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和类型是这样的:
    第一,依靠当地传统产业,建立在农村或乡镇工业基础上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这种特色型产业集群。
    第二,基于三来一补,也就是来料加工、来样加工,还有来件装配,还有补偿贸易,这种基础上形成的这两头在外的产业集群。
    第三,与大型企业合作形成的配套型产业集群。在山东青岛,海尔集团还有重庆的嘉陵摩托集团,都有相关的企业繁殖和衍生。
    第四,以中心城区,也就是大都市,工业集聚这种情况产生的产业集群,以大公司的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现代物流等为依托。
    第五,在政府规划下发展起来的高科技型产业集群。您的企业属于哪个类型呢?
    在这个产业集群当中,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我们再看看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我们一边听一边想自己的事情。我国产业集群目前发展的状况,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组织形式和载体。随着国家统筹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目前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集群已经占到50%以上,中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也很迅速,东北地区的装备制造业集群优势也日益凸显出来,同时产业集群覆盖了纺织服装、皮革、五金制品、工艺美术等大部分传统行业。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等高新技术领域加速了发展,并涌现出一批龙头的骨干企业和区域品牌。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是怎样的呢?大家也不妨多了解一下。有一些企业在参与了产业集群整个供应链中会比较清醒,你那一条链做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第一,区域集中。一些区域大部分企业基本围绕着同一产品,同一产业或者相关产业,从事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集中在一个区域。
    第二,专业分工。产业内部企业之间,实行专业分工,总常见的就是供应商和客户作为连接模式。例如绍兴纺织业、化纤制造、印染、服装一条龙,围绕该产业链还出现了纺机、纺织技术服务等辅助产业出现了。这些内外联系并频繁互动的行业及其所属的企业,就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纺织产业集群。在专业分工下,一个庞大的纺织产业集群形成了。
    第三,成本优势。因此通过集群成员之间供需关系的连接,实现采购本地化,形成了整个集群的成本优势。我们还举个例子说,温州低压电器集群,它的配套件涉及到金属部件、合金材料、注塑配件、冲制等等,一共几十万种,其中有70%能够在柳市采购到,其供应商因集群吸引力在当地设立办事处,产业链当地化不仅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也便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沟通,从而为技术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我国产业集群的第三个特点。
    第四,规模优势。产业内部的单个企业绝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除了那个龙头企业在这个链条中的核心企业之外,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规模都不大。但是整个集群却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很高的市场占有率。比如说绍兴的中国纺织城,温州的钮扣市场,台州路桥的塑料制品市场,都是年交易规模在几百亿以上的专业市场,形成这样一个大的规模。其中绍兴县的轻纺面料交易市场,已经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
    第五,渗透力强。产业集群企业的渗透力很强,集群产品销售具有极强的市场渗透力,部分集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集群和地区专业市场互动发展的局面。市场渗透力能力强,也是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尤其是在集群快速成长时期。比如说温州的低压电器,产业遍布全国世界各地30多万温州人的有利条件,产品直接渗透到全国各地,培育了温州人经济。
    通过对我国产业集群的形成、分类以及发展现状和我国目前产业集群的特征,大家还想再了解一下的就是政府在产业集群政策上是什么态度呢?我们不妨也了解一下。
    首先,发改委在2007年发布了《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若干意见》,《若干意见》中要求“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产业集群的重要作用,把发展产业集群作为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条件,建立和完善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切实加强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宏观管理,规划引导和协调服务”,并且还要求“组织研究制定本区域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和规划,并纳入各级规划体系,加强对产业集群的培训力度,建立产业集群信息交流平台,建立产业集群的统计监测体系”。
    刚才提到的加强产业集群的培训力度,刚好刚才欧阳司长也提到了,我在做中小企业投融资调研的时候,发现很多中小企业资源浪费,很多企业说我要融资,吴老师通过这次调研你能帮助我们融资吗?其实我稍微一深入了解企业,我发现企业有很多闲置资源,比如说银行商业汇票的问题,都不要说现在的电子汇票,就说传统的汇票,在我们很多民营企业当中并没有灵活使用。比如说一个企业生产肥料的企业,就先交钱,后付给你肥料。我说你怎么不采取有条件的赊销呢?那怎么做呢?这里我就不发挥了,其实在产业集群方面,政府要加强引导,加强培训,尤其是在座的大中型企业,要带领中小企业在这个产业当中共同发展。
    第二,加大对产业集群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这也是我们政策导向的一个主要内容,发改委在发展产业集群的文件中有规定,统筹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手段,形成共同扶持产业集群发展的合力。统筹手段,共同扶持产业集群的发展合力,各项财政专项资金要向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和龙头企业倾斜。有没有向您的企业倾斜呀?现在您算不算产业龙头?如果没有倾斜,回去找地方政府。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设立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您那个地区有没有啊?这个资金给没给您?重点用于产业集群发展环境建设。《若干意见》中还强调加强产业集群与各类金融机构对接。我们各地方政府,我们招商银行、工商银行所有金融机构对接了没有?搭建产业集群新型融资平台,充分发挥国家开发性金融在县域经济中发展的作用,完善对外投资,进出口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等支持措施,开展以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式企业债券的方式进入资本市场的探索。这是国家在政策导向上的第二部分内容。
    最后一部分内容,在推动重点产业集群示范建设,这也是《若干意见》中要求,各地政府选择一批具有具备条件的产业集群,作为工作重点,加强调查研究,发挥其在产业升级、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示范引导作用。要按照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环境友好等方面,要求在全国推动一批重点产业集群示范建设,支持一批产业集群环境建设项目,促进产业集群做强做大。从政策层面,从政府的层面,给予高度重视。
    在这里,我们也不能光说好的,也要说一下不足的地方,只有借鉴不足,发现问题我们才能少走弯路。目前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当中有哪些不足呢?
    第一,价值链低端化。不知道大家认可不认可。集群在全球产业链上处于低端,面对风险的时候规避的空间就很少。例如绍兴嵊州的领带,产量占世界40%,中国的90%,这么大的量是由1100多个企业组成的,年产领带3亿多条,产值超过百亿,但是该集群不仅研发设计能力严重匮乏,而且销售渠道受制于外国的厂商。这个集群从1984年生产出第一条领带,到现在20几年了,这个地区的自主品牌出口还没有突破。另外,规模以上的企业年利润在300多亿,与其产值相比也小得可怜。也就是说它的利润空间很薄,利润率很低,所以在价格上,没有优势,抗风险空间很小。这是不足之处,可能没有爆发金融危机还没有发现,爆发金融危机,我国一分析价值链还处于低端化。
    第二,产业链内部畸形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分布不合理,两头在外,使集群发展缺乏主导性,受外部环境影响很大。还以嵊州领带来说,真丝原材料需要5000多万吨,但是当地的生产能力只有250吨,怎么办?大部分要外购,桑蚕丝的价格波动也很大,厂家受生产价格波动影响也就很大。加上终端的领带销售渠道缺乏话语权,生产厂家在销售渠道上也没有话语权,不但嵊州领带在上下游很出现波动的时候就动弹不得。原材料价格说得不算,销售价格说得不算,你只在中间生产,两边一出问题你就不行了。而且只能获取少量的利润,这样影响企业发展速度,很难做大。这是内部畸形,另外也有很多的上游设计研发,以及下游的品牌营销网络等发展严重滞后,不能同步进行。
    第三,产业内企业离散化。我们回头看看是不是这样,内部产业链畸形化导致了产业集群内部企业同质化程度高,产业竞争大于合作,黏合度不高,只是通过复制式的发展做大做强,做透了某一个链的环节,不是从采购到销售整个链条衔接好,只是在某一两个链上做很大,这是产业离散化,各做各的,竞争大于协作。
    这三点足以说明我国产业集群目的还不很成熟,还需要政府的扶持,还需要金融机构的支持。对我国产业集群企业的发展,以及产业集群企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谈一点建议。建议就是一句话,协同发展,共生共荣。因为未来的竞争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产业链的竞争,这一点大家是共识的。产业价值链越长,企业的专业化分工越发达,衍生企业就越多,从而产业链中的技术溢出效应和规模效应就更强。产业价值链上的企业通过产业的关联效应相互配合,相互推动,从而建立一个远远大于单个企业那种点优势的特点,也不是链优势或群优势,大家想想你是点优势去发展还是链优势、群优势去发展呢?
    怎样去合作呢?怎样去共生共荣呢?打造集群的产业链,大家共同打造一个产业链,我主张三点:第一,我们在座的大中型企业,应该建立以产业链为中心的发展模式,不管你原来怎么做的,我想在这场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应该冷静下来。大中型企业,你的发展模式,你原有的模式是否还要继续沿用,是否是非常成功的?有没有必要引进产业链的概念,只有建立这样一个供应的模式,从一个开放、标准的平台,通过价值链的合作,为用户提供一个融合的、综合的服务平台,才能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和谐发展。就像有一个生物链说,一个地区假设只有草在生长,有兔子在生存,有狼还有狮子,假如说我们把兔子杀掉,草疯长,狼因为没有兔子而饿死,狮子也因为没有狼而饿死。这样的话,我们就提倡说企业之间要建立一个和谐的发展平台,大中型企业要起到核心作用。第二,大中型企业担负着产业链的核心角色,新经济环境下,任何公司都不像传统的商业模式那样,传统商业模式有供应商,有客户买产品,有人跟你来竞争,但现在任何一个公司都可能同时是合作伙伴、供应商,也可能是竞争对手,因此大中型企业应该构建以产业链为中心的大生态环境,让身处其中的每一个成员都通过合作方式来提高产业竞争能力而共同发展。
    第三个主张,老虎与狼群共生共荣的模式。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滨海新区的经验告诉我们,就是培育产业链,通过比较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这三个区域,明显发现他们的不同,其中就是超大规模企业和相关配套企业,他们的发展速度不同,我们形象地称之为“老虎经济”和“狼群经济”。老虎也好,狼也好,环渤海大企业多,比作老虎经济,老虎一家独大,不相往来。珠三角说是狼群经济,有规模差不多的同类企业,很多,像一群狼一样。而长三角是由老虎和狼共同合作,既有大企业,也有浙江一带的中小企业,他们融合在一起是最合适的发展模式。
    最后以一个小故事结束。龟兔赛跑,老游戏规则兔子骄傲,睡了一觉起来发现乌龟到地方了。第二次,兔子没有睡觉,又赢了。乌龟说你也别较高,我们再比,不一定谁赢。兔子说不可能,乌龟说上次是你制定的比赛规则。兔子很快跑完第一个赛程,第二个赛程是要过一个小河,所以这次乌龟赢了。第四次,乌龟说前一阶段你别自己跑,背着我,到后一个阶段,我驮着你,我们共同赢。所以希望我们企业们共同打造一个产业集群平台,让我们的产业链,产业品牌在世界上有更大的竞争力,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