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金成吾
2008年11月17日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我们需要信心。
但是,信心不是信号;信心不是姿态;信心不是概念;信心不是礼单;信心不是外交策略;信心不是世界话语权;信心不是数据之间的转换;信心不是朝令夕改;信心不是部门间推诿;信心不是银行间莫衷一是;信心不是等待;信心不是观望;信心不是胶着僵持;信心不是多方利益博弈;信心不是持币待购;信心不是财富缩水;信心不是收入减少;信心不是……
信心是真金白银。4万亿的财政投入使我们的信心得以量化。尽管其内很多是原已公布过的投资计划。在本月8日晚间胡锦涛与奥巴马通话之后,紧接着中国财政部长在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被紧急召回,其后国内宣布了4万亿的财政刺激经济计划。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公布了财政投入的具体分配方案。一系列政策似乎掷地有声。
重要的是,温家宝再次强调要确保房地产行业健康平稳发展的基调。健康平稳下精神主旨是房价不可以大跌,也不可以大涨。企稳显然是目标。房价企稳却不是行业孤立所能为之,有赖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配合。
比如地方政府动用财政投入购买开发商商品房作为保障性住房,比如河南郑州为警察出警方便为无房警察建房。虽然个人商业贷款利率下调,但是细则出台却始终只听见一只鞋落地。中央政府、央行、银监会所下达的指令最终使各商业银行无所适从。朝令夕改的政策令两大阵营的开发商与购房者如同置身温布尔顿观众席,心悬一念头颅左右摇摆捕捉那颗跳动的小球。只是希望它能落定。
开发商代言人聂梅生希望央行能够支持房地产行业发展。央行行长吴晓灵却指开发商要自爱,不要希冀奇迹出现。开发商与行业媒体相拥取暖准备度过暖冬。购房者定力更足,冷冷的持币观望。但是他们也感到了寒意的来临。
在强调投资民生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的精神中,十年前的安居工程被重新提出。坊间开始猜测经济适用房与限价房有可能消失。这使人们想起了50年代租住公屋的筒子楼,福利分房的历史浮现在人们的记忆中。人们又一次开始审视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型产业房地产的价值存续利弊。
国际舞台上,G20金融峰会召开之际。欧洲摩拳擦掌力图从美国手中夺回世界金融主导权。作为新兴国家的中国也有充足的理由利用此次峰会争得更多的话语权。但是由于奥巴马以国无二君为由不会出席此次峰会,无果而终的预期更有可能。
人民币对外贬值的可能性不是空穴来风。中国政府一如既往的可以通过汇率政策确保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拯救中国出口制造业的倒闭潮。眼前治标救火,中期财政投资拉动内需,其组合策略想必也会与奥巴马未来异曲同工。
相信G20金融峰会仅仅是全球经济危机下各国利益博弈的序幕。指责,争夺,妥协,交易,共赢,注定是在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上任之后逐渐尘埃落定。如同鲍尔森突然改变事先承诺的7000亿用途一样,预期在国际舞台博弈的过程中,中国拉动内需的政策方案也必将是在动态中不断刺激着中国楼市脆弱的神经。只是现在,中国楼市还在紧张的等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