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 李蕾
2008年10月16日
编辑你好,今天看到股市有一则关于建设部放松二套房政策及相关刺激楼市的传闻,令地产股大涨,对此我有一些个人看法。
今日有消息称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向国务院提交了一套政策方案,其中包括取消对购买第二套住房的限制措施、下调房产税以及延长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期限等,该传闻直接刺激了地产股今日早盘的大涨。
在我看来,一旦传闻属实,将会迅速破坏中国现阶段经济势图回暖的格局,在短期内那些“死扛”房价的开发商可能会继续扛下去,在中长期可能引发房地产投机而非自住型房产消费的大潮流,令2007年以来日渐得到控制的房价进一步失控。说句并非危言耸听的话,真到了那时候,就不是猪肉大涨价,而是人命大贬值的结果。
在《全球降息,资金流向何处?》一文中,我提到人民币的安全取决于当前的汇率机制和良好的实体经济基础,在某种程度上,前者的重要性更甚于后者——当前的金融危机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不足,成为最严重的问题。特别是这种不足并非仅仅是绝对意义上的不足,人们看到很多机构破产,也看到这些曾经的华尔街大佬们带着大桶黄金走了,从目前来看,他们带走的这一批黄金还没有出现在世界的任一角度。
“10月13日,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COMEX)期金周一缩减跌幅,依然收低,投资人继续出售避险资产,力捧股市。”这样一则新闻显示出在一定市场范围内,一种投资产品的涨跌取决于它的竞争者的涨跌。换言之,假如中国在这一轮经济危机中真的扮演上“救世主”的角色,中国的投资市场会出现什么样的格局?
除了黄金,一切投资品最终都体现为“债”。中国持有的巨大外汇储备,是中国政府持有的他国政府或个人之债,相应的这些债都依托于那些进入了中国的外汇,而且那些外汇都以相对稳定的形式存在——房产、股权毫无疑问是稳定性最高的外汇形式。
简言之,中国打算用来自救甚至拯救世界的资金,很大部分都是保持着脆弱平衡的、来自全世界又存在于本国房产和股权之中的资金。
如果二套房政策放松、下调房产税,这些资金最大的可能是离开股市进入房市!
我曾经说过,在目前阶段需要充分运用新的融资工具,融资融券只是其中第一步。这一救市措施本来就是为了解决股市的动能问题,放松二套房政策的釜底抽薪之举,这对于原来就积蔽难返的股市而言,其实是一个灾难。它很有可能会帮助那些以隐藏的身份进入中国的热钱,更“高效率”地冲击中国的汇率制度,既推高资产的价格,又强迫人民币升值。而这仅仅是这个传闻可怕的第一个地方。
这个传闻第二个可怕的地方在于,“延长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期限”。人们现在都已经认识到次贷的可怕,这个传闻实际上是延缓“中国式次贷”的到来。因为按照中国目前的商品房按揭贷的期限来看,已经处于风险的边缘——以按揭人的退休年龄为限制条件——如果处长期限,难道打算让已经退休拿着养老金的人继续支付贷款?难道这一阶段的贷款,其安全性能比目前更高?
这是否意味着国家将要采取养老金补贴的形式,支持老年人的收入?甚至相应地说,政府应该在合适的时候全面提高社会各层面的税收水平,以确保政府能够有充分的能力补贴养老金?只是想想,就已经让人感到很害怕了。
当然,这个传闻目前“只是”个传闻。我想,建设部作为一个非经济发展管理的建设职能部门,可以提出符合自身利益的报告,但是国家安全(金融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才是最高的利益。其实,即使不进行传闻中的那些措施,房地产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也能够良好的发展。因为,如果中国真的能够在此次经济危机中独善其身,其房地产将获得持续的投资价值——只要它的价格够低——但是在目前流动性已经切实地出现紧缩时,不应该通过传闻中的措施人为地刺激流动性,否则,“中国式次贷”绝不会只是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