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 李晓丹
2008年9月16日
可口可乐和汇源公司高调宣布双方实施要约并购的消息后,纷纷有人对此表示抵制,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触动了“民族品牌”情节,不少人认为这是中国的品牌被洋品牌“吃掉”了。从乐百氏、大宝、中华牙膏、乐凯、娃哈哈,现在又轮到“汇源”,外资并购似乎一直都刺激着人们的“民族品牌”情节。
品牌的起源有地缘性,但是一旦它在无地理边界的市场中传播时,是没有国界和民族之分的。我们不能用政治学意义的民族观点去看市场问题,如果一定要说民族品牌,那就产生了品牌歧视,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在作祟,这种思想既可怕又丑陋,在全球经济日益趋于一体化的今天,在商业领域过分强调民族概念就是闭关锁国。
民族说的另一潜台词源于跨国公司过去在中国的劣迹——收购后雪藏,任其自然湮灭。这对已经产生品牌信赖的消费者来说是一种伤害。可口可乐的下一步作为,将会成为自身品牌在中国传播的众矢之的,这才是可口可乐需要慎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