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中“永不消逝的电波”
导语:《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通过发送电报传送情报的情景曾经是一代人电影记忆的重要片断,现在无线电报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痴迷于这种“永不消逝的电波”,并且乐在其中,他们在中国被称为“火腿族”,即HAM(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自我简称)的直译,活跃在全国各地的民间。

《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通过发送电报传送情报的情景曾经是一代人电影记忆的重要片断,现在无线电报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痴迷于这种“永不消逝的电波”,并且乐在其中,他们在中国被称为“火腿族”,即HAM(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自我简称)的直译,活跃在全国各地的民间。

和别人相比,奥运会对火腿们来说还多一层意义,因为按照国际惯例,奥运期间可以特设业余无线电台,来联络全球业余电台,接受其祝贺,还可以向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提供操作参与的机会,对于HAM来说,和奥运特设台的通联将是一份宝贵的纪录。 

8月8日清晨,为了一睹奥运特设台在这个特殊日子里的值机情况,我来到了小汤山的奥运特设台“贝贝”分台。奥运特设台一共五个,分别以“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五福娃的拼音字头命名,例如“贝贝”的呼号是BT1OB, B代表中国,T表示是特设台,1代表北京的分区,O代表Olympic, 最后一个字母就是福娃贝贝的简称了。

贝贝的这个分台藏在小汤山的一个小院落里,一位火腿朋友把自己的办公室腾出来了一间,作为贝贝特设台分台的工作室,其余两个分台的工作室都是其他朋友的家里。在小汤山的这个分台条件是最好的,屋外架起了十多米的八木天线,像一个张牙舞爪的八爪鱼指向各个方位,只要调整房间里的天线转向器,天线的指向就可以随时改变。

工作室的布置很简单,迎面墙上挂着福娃和五个奥运特设台呼号的条幅,上面有很多火腿朋友的签名,但并不是签姓名,而是签自己的呼号,在业余无线电圈里,呼号就是人们的名姓,圈内人叫起来特别亲切,真的姓名反倒并不见得知道。条幅下面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种设备,短波电台,功放器,天线转向器,功率驻波表等无线电设备一应俱全。这都是负责人老火腿张凤东自己花了将近5万块钱筹备的“家当”。

张凤东是特设台贝贝的负责人,经常邀请无线电的前辈们来“捧场”:为奥运特设台值机,今天值机的是关老,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六十多岁了,胡须头发都白了,可是一提起无线电,马上来了精神,聊起小时候就喜欢无线电,最爱玩一种叫“抓狐狸”的游戏,就是寻找隐藏的无线电台。

等到关老准备工作时,我才发现老人家随身携带的设备也够齐全,一个电报机,一本夹的整整齐齐的格纸,一支笔外加一块看上去颇有年头的怀表。关老用两个指头轻轻弹了几下电报机的电键,一阵长短相间的嘀嘀声响了起来,这是在向外面发射奥运特设台的呼号,无线电信号通过屋外的八木天线发射出去,可能发射到中国境内,也可能一眨眼就到了大洋彼岸,能接受到信号的火腿就可以回应这里的呼叫了。果然,过了一会,音响里传出了嘀嘀的声音,虽然夹着噪音,仍然清晰可辨,这时关老飞快地在纸上记录下对方的呼号,这是一位来自俄罗斯的HAM朋友, 然后,轻击电报发射键,重复对方的呼号,要求对方确认,确认后,又轻击几下,告诉对方接受到信号的强度。这一切是在张风东老师和关老的“翻译”下我才明白的,在外行人看来,只听到一阵阵自己发出和远方传来的似乎毫无意义的嘀嘀声,丝毫感觉不到关老已经在通过这种特殊的无线电语言和全国世界各地的火腿族们交流了。

详细记录下通联时间和呼号可以方便双方交换卡片,每个火腿都有自己独特设计的如明信片般的QSL卡片,每次通联后都要交换填有通联信息的QSL卡片留作纪念,而这次在奥运期间和奥运特设台的通联纪录更是特别珍贵了。

关老纸上的呼号数在不断地增长,有全国各地的朋友,还有许多亚洲地区的呼号,因为时差的原因,欧美国家的联通一般是在夜里,所以他们熬夜也是家常便饭。但是这些火腿们早已练就了一种特殊的功夫,只要一坐到短波电台旁,开始联通,就既不饿,也不累,晚上也不困,只要能不断联通上,他们就一步也不想离开短波电台,我就亲眼目睹了关老的“真功夫”,六十多岁的老人坐在那一通联就是一整天,午饭时叫了几次,都说这会传播好,再通一会,一直到一点多才终于停下来休息吃饭。一上午关老一共和80多个电台进行了通联,有全国各地的,还有俄罗斯,韩国,蒙古的朋友。呼号记录有整整五大页纸。

张风东老师告诉我,关老今天用的是CW模式,主要利用电报联通,这次奥运特设台共有三种发射模式,CW模式,SSB 模式和RTTY模式。他特意让我也去参观了用SSB模式联通的另一个分台,在那个设在火腿家里的分台,我又见识了火腿的另一种硬功夫:DIY的功夫。因为是业余无线电,资金都是自己拿,大家有时开玩笑说无线电就是“无限垫”,好的天线要几千块钱,于是火腿们练就了一种DIY的功夫,用钢管,木头,铁丝自己做简易天线,直接固定在自家阳台外面,借助楼层的高度来收发信号。所以火腿们的家很好找,在楼下仰头一看,阳台外伸着长长的天线就是了。张风东告诉记者,以前有一个美国HAM朋友来中国,见到他们自己“DIY”出来的天线,说什么也不相信用这样的天线能够联通到世界除南极洲之外的所有大洲,因为在国外,业余无线电一般是富人才能玩,他们常常在自己的庄园上架起豪华的天线来进行联通。后来这位美国HAM看到中国火腿凭着对传播和联通的丰富经验真的能用这样的简易天线与世界联通后,非常兴奋,拍了很多照片要带回国内和美国HAM分享。

很多人不了解无线电,觉得现在手机,网络这么发达,还用这老古董的无线电作什么,张风东告诉记者,实际上,无线电运动是现代科技与体育相结合的产物,无线电运动和其他运动一样,也包含着一种热情和精神。而且,还能在突发事件时为社会提供应急通信服务。在5·12地震发生的最初的几个小时里,其他通讯设备都陷入了瘫痪状态,但是张凤东所在的天通苑集体电台在第一时间和四川灾区的火腿建立了联系,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凤东和朋友们仍然很激动,在听到四川灾区火腿声音的那一刻,值机员落泪了,接下来的通联不报呼号,不说信号,只有一个内容:灾区的情况怎们样?你们需要什么帮助?危急情况下,无线电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无线电是火腿的业余爱好,但也有坚定的守则。美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保罗.赛加尔于1928年倡议了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在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守则,后来渐渐变成世界各国所有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都承认并遵循的座右铭。这些守则包括体谅,忠诚,进步,友善,平衡,爱国。和火腿们接触,不管是否懂无线电业务,他们都会耐心地给你讲解那些拗口的名词,很多并不谙其道的阿姨也和家人一起成了火腿族的一员,就是被火腿族人们之间这种友善关心的氛围打动了。

如今世界大约有三百万无线电爱好者,中国自1992年业余无线电恢复以来也有了近十万火腿族,虽然经常需要“无限垫”,伸出窗外的长长的天线也常引来邻居怀疑的目光,但他们乐在其中,在嘀嘀的通联声中,在应急保障的感激声里他们已经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