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 彼岸
2008年8月6日
因为最近对宏观经济走势和微观经济运行有所关注,因缘际会之下成了的一名读者。但是我不是财经专业出身,没有受过学科的系统训练,因此在阅读经观网上部分文章的时候经常发生一知半解的情况。能不能帮我解释一下像PMI等财经类专业词汇,谢谢!
彼岸:
鉴于你的要求,在此对上周的一些词汇进行了盘点。以后我们会陆续推出关键词大盘点这类的栏目,期望刚进入专业经济领域正在迈步前进的同仁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通读财经类文章。
8月4日,国家统计局称输入型通货膨胀成为我国物价高涨“推手”,经济对外依存度已达到60%。
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指在开放的经济社会中,由于本国与国际市场关系紧密,当国外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时,就会通过本国与国际市场的传导途径传播到国内,从而引起国内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现象。学者对通货膨胀的类型划分多种多样,在此仅提供一种供大家参考:
①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现有价格水平下的商品总供给,引起了物价普遍上涨。总需求的过度增长表现为由于投资膨胀和消费膨胀所导致的持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社会商品可供量的增长,因而又称过量需求通货膨胀。
②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由于成本上升所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导致成本上升的因素一是物耗增多,二是工资的提高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③结构性通货膨胀。由于社会经济部门结构失衡而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一般在发展中国家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3种情况:一是国内某些部门,甚至某些大宗关键产品需求过多而供给不足,导致价格猛涨,并且只涨不跌,进而扩散到其他部门产品的价格,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二是国内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发展不平衡,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的部门货币工资增长后,其他部门的货币工资也会随之增长,引起价格上涨,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普遍上涨;三是开放型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影响而趋于提高时,会波及到非开放型经济部门,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④抑制性通货膨胀。在市场上存在着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或供求结构性失衡的情况下,国家通过控制物价和商品定额配给的办法,强制性地抑制价格总水平的稳定,这是一种实际上存在,但没有发生的通货膨胀现象。
第五类便是上面提到的输入型通货膨胀。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进出口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又叫对外贸易系数。出口(进口)依存度,即一国出口总额(进口)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一国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一般可用对外贸易依存度来表示。比重的变化意味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的变化。某国的出口贸易额为1840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1400亿美元,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0000亿美元,则该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为:(1840+1400)/20000*100%=16.2%。
8月,政府对纺织业和服装业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
出口退税:是国际惯例。出口货物退(免)税是对报关出口货物退还在国内各生产环节和流转环节按税法规定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或免征应纳税额。它是国际贸易中通常采用并为各国接受的、目的在于鼓励各国出口货物公平竞争的一种税收措施。目前,我国各行业的出口退税率不等,最高的13%。出口退税率的调整能反映出国家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对出口行业支持的方向。
7月:制造业PMI 48.4% 警惕经济下行
PMI:采购经理指数。是一套月度发布的、综合性的经济监测指标体系,分为制造业PMI、服务业PMI,也有一些国家建立了建筑业PMI。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汇总出来的指数,反映了经济的变化趋势。PMI计算出来之后,可以与上月进行比较。如果PMI大于50%,表示经济上升,反之则趋向下降。PMI指数与GDP具有高度相关性,且其转折点往往领先于GDP几个月。可以根据产业与GDP的关系,分析各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变化。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是一个综合指数,计算方法全球统一。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体系共包括11个指数:新订单、生产、就业、供应商配送、存货、新出口订单、采购、产成品库存、购进价格、进口、积压订单。
实习编辑:
胡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