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板球场,曾承担1956年奥运会主赛场
墨尔本奥运会开幕式门票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晶 中国准备好了吗?每个中国人是不是都很兴奋?在墨尔本的大街小巷,尚未将问题抛给天性热情的当地人时,就被他们占了上风。维多利亚旅游局的李蔚告诉记者,现任墨尔本市长的苏震西曾多次到访北京,参观了奥运村、鸟巢和其他场馆设施后,曾经在媒体面前表示,会考虑推动墨尔本再次申办奥运。
50年前,这个城市举办了第16届夏季奥运会上,尽管不和谐的声音频频出现,以政治分歧为由拒绝参赛便由此肇始,但墨尔本奥运会的友好氛围一直是人们最重要的记忆。在国际局势剑拔弩张的时刻,这届首次在南半球举办的奥运会最终得以顺利进行,而且被冠以“友好运动会”的名号。
比赛中最“友好”的一幕发生在如今仍在使用的奥林匹克公园(OlympicPark)——本应夺得冠军的澳大利亚选手JohnLandy中途停了下来,扶起了脚踝扭伤的对手RonClarke。路边的一尊雕像永久记录下了这个瞬间,这也成为奥运历史上最令人难忘的事件之一。
不被看好的开端
夜幕降临,光影交错,观光马车不紧不慢地穿城而行。对驾驶马车、喜好板球运动的Alex来说,奥运会是太遥远的记忆了,他只能从母亲那里了解一二。他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当年刚刚接触到现代科技的城市,墨尔本的不少家庭正是因为奥运才购买了电视机。
1949年,墨尔本以1票优势险胜布宜诺斯艾利斯,这也是奥运会有史以来第一次离开欧美大陆。
国际奥委会的很多人从一开始就对墨尔本持有怀疑。它位于南半球的地理位置是一个最直接的因素。因为季节完全颠倒,这意味着依照常规,奥运会需要在北半球的冬季举行。但对于北半球那些严格遵循比赛和休整周期的运动员来讲,这显然难以实现。最终妥协的结果将日期定在了11月22日—12月8日,墨尔本奥运会也成为了历届奥运会举办时间最晚的一次。
问题才刚刚开始。澳大利亚对马匹严格的检疫制度,险些使得这个对体育狂热的城市和奥运擦肩而过。澳大利亚规定马匹在隔离检疫六个月期间必须终止训练,对那些视爱骑为生命的马术选手来讲,这根本不能接受。国际奥委会因此取消在澳大利亚进行马术比赛,聪明的斯德哥尔摩人早就预见到了这一点,在1953年就做好了场馆建设和各项准备,顺理成章的成了另一个选择。
于是在6月10日,地球的另一端,提前其他所有比赛五个半月,马术比赛开幕了。或许更准确地说,墨尔本奥运会实际上应该叫作墨尔本/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不同时间、不同国家举行同一届奥运会,这在奥运史上也是唯一的一次。
很不幸,问题依然有待解决。澳大利亚对于马术的热情有目共睹,缺席了土著民族最青睐的运动,政治家们的奥运热情也降了温。在资金拨付问题上,澳大利亚的政治家们展开了激烈争论。加之住房危机浮现,维多利亚州长最终依然拒绝为奥运村支付资金,澳大利亚总理也宣布禁止动用联邦基金。
饱经磨砺的墨尔本奥运会,让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AveryBrundage多少显得信心不足。他甚至建议预计在1960年举办奥运的罗马,也要做好成为1956年奥运“替补选手”的准备。直到1955年4月,Brundage依旧对墨尔本表示担忧,实地考察后也不能令他满意,依旧坚持将罗马列为备选方案。
当然,没有人愿意将激烈竞争的战果拱手让与他人,幸亏一笔450万美元的贷款及时到位,墨尔本的所有奥运设施建设得以顺利推进,虽然仍落后于预定计划时间。重重压力下的墨尔本人快马加鞭,1956年年初,终于,墨尔本做好了迎接奥运的准备,五环旗得以顺利升起在南半球的上空。
政治阴霾与“友好运动会”
虽说体育的归体育,政治的归政治,但从奥运会的发展历程上来看,两者向来难以泾渭分明。即便对于这届被冠名为“友好运动会”的墨尔本奥运会,以政治为由的插曲依旧络绎不绝。
1956年奥运上演时,适逢国际局势处于紧张阶段。纳赛尔就任埃及总统后,美英撤消了对修建阿斯旺水坝的经济援助。埃及不顾英国和其他同盟国的反对,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以弥补修建水坝的资金缺口。以色列旋即在英法两国支持下出兵埃及。埃及、伊拉克、以色列、黎巴嫩等国,不得不纷纷放弃了奥运。
而在开幕式两周前,中国因为台湾以“中华民国”(Formosa)名义出席而拒绝参加。11月14日,匈牙利对抗苏联控制的战争因苏联和其他华约组织成员的入侵而被镇压。西班牙、瑞士、荷兰因为苏联出兵匈牙利抵制奥运。
11月17日,国际奥委会对此类问题进行讨论,后来统一了意见,即以政治为理由的抗议,都不予理会。
当然,在推动以友好方式解决政治问题上,国际奥委会也做出不小的贡献。这届奥运会上,东、西德两国共同入场,选用五环旗作为国旗,欢乐颂作为国歌,这种不同寻常的联合直至1968年夏季奥运会时才最终消失。据悉,国际奥委会主席当初也试图以此办法来解决“中国问题”,但未能奏效。
硝烟弥漫和运动竞技相互交错的背景下,一位17岁的华裔年轻人JohnIanWing,为闭幕式带来了历史性的改变。
在给奥组委主席休斯的一封信中,他写道:“奥运期间,只有一个国家,政治、战争和国籍都将统统被遗忘。除了整个世界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之外,还有什么更值得让人期待的呢?”
“奥运会重在参与,而不是胜利”,他为此突发奇想地建议,不同国家运动员可以共同进入闭幕式场地,而无需归属本国列队进入。这个新奇的构想最终打动了休斯,500名运动员不分国籍、种族、肤色,共同走入了赛场,驱散了笼罩奥运会许久的政治阴霾。
建筑的记忆
台湾101大楼、上海东方明珠、巴黎埃菲尔铁塔、吉隆坡的双子塔……在不断刷新的天际线面前,作为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现代的墨尔本同样没有放弃对高度的追逐。88层的尤利卡大楼(EurekaTower),特意延伸出透明的甲板,让人在“边缘地带”体验俯瞰的惊险与刺激。
利用这种高度,更新奇的设计是88层平台上环绕的数个多棱镜,每个多棱镜都鲜明标示出景观的名字。从第28个多棱镜看出去,在城市中心的东北方向,奥林匹克公园赫然在目。这也是50多年前的墨尔本奥运会给这座城市留下的不多印迹之一。
如今奥林匹克公园周围,环绕着墨尔本最知名的若干地标建筑——墨尔本板球场、艺术中心、议院大厦、植物园……似乎很容易让人遗忘这座名字中带有“奥林匹克”的场馆当时在文化、体育上的意义与影响。
1956年的奥运,使得这座奥林匹克公园改建为拥有室内自行车赛场和5500个新座位标准游泳池的新场馆。这里举办了曲棍球、自行车、足球、水球、跳水和游泳比赛,包括DawnFras-er,LorraineCrapp以及MurrayRose(少年时就夺得三块金牌)在内的游泳明星再次在这里闪耀。
如果试图从建筑本身更多触摸50年前那段历史的话,能够容纳9万名观众的墨尔本板球场(MelbourneCricketGround,MCG)是所有墨尔本人向你推荐的地点。墨尔本板球场的建筑风格同样继承了这座移民城市的特征——传统与现代的混合体。
1956年,墨尔本板球场承担了奥运主赛场的重要角色;50年后,英联邦运动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同样在此举行。一定意义上,正是后来这次英联邦运动会的成功召开,为现任华人市长苏震西赢得了广泛声誉,2006年在一个名为“城市市长”的国际组织评选中,他被网民评为“世界最佳市长”。
澳大利亚观赛的热情也的确值得称道。如今每年的4月到9月期间,这里都会充溢着呐喊与欢呼。不少旅行指南都将到墨尔本看场板球赛列为行程中的必选项目,无论是看比赛还是感受赛场上激情澎湃的观赛气氛。